安徽100所公立医院被纳入医改范围 医疗服务价格将调整

27.03.2015  20:54

4月1日起,我省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察、手术、治疗、护理及部分中医服务价格;门诊“限时限号”,并实行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3月26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新闻 通气会。

改革范围

100所公立医院纳入改革范围

对于此次公立医院的改革范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介绍,是“100+N”的模式,即100所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其他行业主办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等也可参与。

根据试点方案,已经对全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系统梳理,确定了100所公立医院纳入本次改革范围。其中,省属医院17所,市属和区属医院83所。对于其他行业主办的公立医院、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医院、民营医院等,也可以参加改革。

参加改革后,执行医保支付价和药品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不高于政府指导价,营利性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由医院自主确定;11所承担公共卫生管理的、病床数在100张以下的妇幼保健机构、3所疗养院不纳入本次改革范围。

改革政策

“12345”的改革思路

于德志介绍,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复杂问题客观存在,必须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公立医院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医院运行的市场规律。“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公立医院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实施意见》,确定了‘12345’的改革思路。”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同步实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等技术劳务价格、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等3项改革政策,实现转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这1个核心。在改革进程中,要严格遵循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2项原则,落实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耗材占比、人员支出占比、城市大医院门诊服务时间和数量等4项举措,以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还要探索建立以医疗联合体、预约诊疗为切入点的分级诊疗制度,以规范技术使用、合理控制费用、提高诊疗水平为着力点的支付方式改革制度,以信息化支持下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化为重点的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社会监督为出发点的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共同减轻疾病痛苦为落脚点的医院人文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促进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改革进度

各医院清库工作基本完成

各医院的准备情况怎么样?在通气会上,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工作进度,取消药品加成方面,各有关医院盘存清库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开展价格调整模拟测试。各家大医院也制定了应急预案,应对可能面临的问题。

而在价格调整方面,各市及省属医院基础测算均已完成,价格调整政策陆续到位。药品带量采购方面,各市及省属医院均组建带量采购联合体,确定了牵头单位,部分市已经完成汇总药品拟遴选目录,确定采购方式,价格谈判在即。

城市医联体组建方面,各市组织省属、市属医院按照就近的原则,对辖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划片。各省属医院均已与社区加强联系,建立协作关系。而在大医院门诊限时限号方面,各省属医院均制定了限时限号、优化服务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增加诊室、开设分时门诊、在社区投放号源等措施,确保患者能挂上号,看好病。

改革变化

门诊限时限号,费用一升一降

☆取消药品加成,降低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提高诊察、手术、治疗、护理及部分中医服务价格

☆限号:知名专家门诊每半天不超过20号,专家不超过25号,普通门诊不超过38号

☆限时:知名专家门诊病患每人不少于10分钟,专家门诊每人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每人不少于6分钟

☆门诊费提高:知名专家门诊由20元提高至50元,专家门诊由5-10元提高至20元,普通门诊由5元提高至10元

提高医院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医药养医”、“大处方”、“高价药”,这些问题一直是“看病贵”的症结所在,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本次改革重要的切入点。

于德志介绍,取消药品加成和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补偿,两者大体相当,保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水平相对稳定,总体上不增加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对不同级别医院实行分级定价,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保持10%-20%的价差;市属及以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下放到市级管理;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通过“限时限号”来改变“三长一短”

4月1日起,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调整诊察费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实行门诊限号限时制度。即除少数科室外,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患者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平均看病时间不少于6分钟。

“需要强调的是,限时限号是与改善服务相结合起来的,不是不看病。”于德志解释,长期以来,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等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已经成为患者在城市三级医院就医的常态。因为接诊患者过多,使得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位患者细致诊察,给医疗质量和安全留下隐患。实行限号限时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病人交流和诊察,以确保质量,改善服务。

六大措施确保挂上号看好病

限时限号后,如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于德志介绍,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确保挂得上号、看得好病,一是推进预约诊疗。城市三级医院专家门诊扩大预约诊疗号源,实行预约优先,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的号源,投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层转诊预约优先,市域外基层预约优先。

二是改进服务流程。城市三级医院实行错峰排班,根据患者门诊就诊高峰,加强医院内不同诊区诊疗力量动态调配;加强分诊管理,引导患者选择适宜专科和不同层次门诊就诊;对诊疗量大的专科,增加分时门诊,加强方便门诊,满足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三是引导城市医院医生到基层坐诊。城市医院加强与同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关系,安排一定数量的医生到社区挂牌坐诊。

四是加强引导。医院与媒体合作,明确向社会公布门诊各专科号源、就诊高峰时段等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引导外地患者就近首诊、基层首诊,符合要求的由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保证外地患者能够看得上病;引导病人首诊一般选择普通门诊,疑难复杂疾病选择专家门诊。

五是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和医疗联合体等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分级诊疗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医院挂号等管理,与属地派出所联系,防止出现号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