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回收加还田 破解秸秆利用难题《安徽新闻联播》

09.06.2014  00:21
      当前,安徽省的小麦收割即将进入尾声,颗粒归仓的同时,大量的秸秆该何去何从?来看本栏目走基层记者在宿州的报道。         记者 李姗姗:我现在是在萧县王寨镇,在我身后,打捆机正在对小麦秸秆进行打捆。它所到之处,小麦秸秆都被捆成了这样的整齐方块,为下一步的综合利用做好准备。 四十分钟不到,村民王翠华家的3亩多的麦田已经完成了收割和打捆的全过程。她告诉记者,让她头疼了几十年的秸秆难题,没想到今年这么容易就给解决了。         萧县王寨镇王寨村  村民  王翠华:以前都是烧了,对地质不好,环境还脏。今年政府给打捆,把草(秸秆)打走以后,地再给旋(耕)起来,打捆和旋耕都不用给钱。         秸秆政府帮忙收,还不用花钱。这样的好事让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但是这么多的秸秆又将送到哪去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王寨镇的120多个自然村,每个村子都有一处不小于三亩的秸秆存放场地。         萧县王寨镇王寨村秸秆存放点  负责人  邱乾坤:给造纸业和养殖和压块作为生活燃料用。         据邱乾坤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山东的一家造纸厂签订合同,同时,也将会有一部分秸秆销往本地的压块厂,通过压块处理以后,变成饲料和燃料。         记者  李姗姗:除了打捆回收,直接打碎还田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之一,像我手中这些碎末就是被机器打碎之后的小麦秸秆。         【实况】记者:秸秆打碎还田有什么作用?         砀山县官庄坝镇吴集村  村民  吴美侠:可以当肥料用,也可以对地力有很大的帮助,这个土可以(松软),对(下一季的)玉米也很好。         今年是吴大姐家第二年实行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她告诉记者,去年的秸秆还田让她尝到了不小甜头,不仅化肥少用了10%左右,小麦的产量也有所提高。         砀山县官庄坝镇吴集村  村民  吴美侠:以前都是不兴(流行)粉碎,就是拉(回家)沤粪,沤了粪再拉地来,半个月十几天能种上,现在当天收(割)当天就可以种上,也省工了,也省钱了,也省事了。         从目前来看,今年砀山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率达到了66%。秸秆转化利用越多,被焚烧的自然就越少。5月20号至6月3号,全省秸秆焚烧火点123处,比往年同期明显下降。       安徽省农机局  副局长  纵风云:部分地方一些农民对(秸秆禁烧)观念上还有没有完全地改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在购机补贴政策上优先,计划从第二批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3000万,专门用于秸秆还田机械的补贴;另一方面召开现场会来指导引导农民来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改变他们(秸秆)焚烧的这种老的观念。

信息来源:AHTV《安徽新闻联播》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