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作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

07.06.2014  16:15
  强化合作互动,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走过5年征程,合肥经济圈各成员城市之间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强化,一条凝心聚力、加快一体化建设、共建共享谋发展的“金光大道”越走越宽。

  一系列在具体领域进行的合作,使合肥经济圈的建设一步步走向实质。6月6日下午,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议召开了五场专题会。会上,涵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五大领域的专题推进,增强了合肥经济圈成员城市全面合作的信心和动力,而城市间更加深度的合作,将使合肥、淮南、六安、桐城、滁州五市及定远县群众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交通基础设施合肥六安有望率先开通城际公交

  记者6月6日了解到,合肥经济圈城市将探索开通合肥经济圈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密切圈内城市联系,方便群众交通往来。

  据介绍,城际公路快速客运系统是将现在的城市间大巴车公交化运营,在沿线主要城镇设停靠点,降低票价,方便居民乘坐。“六安市有望第一个和合肥市开通城际公路快速公交,两地居民互访,或不用再去汽车站坐车了。”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不过,农班车不会取消,而是作为补充,更加方便大家出行。

  关于合六城际公交何时开通、如何收费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合肥与六安两市还在探索中,但与现在相比车费有望下降。此外,桐城、舒城、淮南等离合肥较近的市县,也有望尽早开通城际公路快速公交。

  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市域边界地区开展秸秆禁烧联合执法

  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这在今年的会商会议上也有所体现。本次会商会议新增“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合作专题,拟构建区域大气环境保护体系。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六市(县)将推进黄标车限行、淘汰,2017年底前淘汰所有黄标车。据介绍,合肥在淘汰黄标车方面走在前面,按照国家要求2017年前要完成,但合肥自我加压,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六市(县)还将建立跨区域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排查边界工业企业的废气处理情况,消除边界“三不管”地带。

  圈内城市还将在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施区域重污染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或搬迁,加快落后产能企业关停并转;调整能源结构,制定重污染燃料锅炉淘汰计划,通过煤改气、电等工程,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提升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推进合肥空气质量超级站建设,研究大气污染物构成及大气污染物漂移规律,共享研究成果等方面开展合作。

  合肥经济圈内城市地界相连,一旦圈内某地有秸秆焚烧,烟雾将扩散到圈内其他区域。对此,圈内城市达成合作协议,将实行秸秆联合禁烧。扩大秸秆禁烧区域范围,实行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并联合开展边界地区秸秆禁烧执法。

  市场一体化      经济圈内今年计划培育580个早餐网点

  六市(县)组织本地商贸企业在圈内设立连锁店,早日实现便民早餐工程全覆盖。这是合肥经济圈市场一体化框架协议里的内容。

  根据协议,六市(县)将打破市场区隔,彻底清理人为设立的地方市场保护壁垒,对各地合作或者跨区经营的企业实行统一政策扶持,形成圈内商贸政策同享同惠。

  六市(县)确定了今年的具体合作目标。首先,将支持百大等重点流通企业,以及六安瓜片、同庆楼等老字号企业,在六市(县)拓展经营门店,计划今年设立的连锁店、加盟店等分支网点至少十家。

  另外,六市(县)还将扶持淮南牛肉汤等龙头企业,争取早日实现早餐工程圈内全覆盖,按照计划,今年至少要培育放心早餐网点580个。同时,今年还要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10个,实现经济圈家政服务业对接与信息共享。

  产业合作有望共建产业招商引资平台

  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进程中,合肥经济圈将全面树立“一圈一盘棋”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城市间合作,开展更大范围的分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而言,《合肥经济圈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力争下半年完成,为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和园区共建等方面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重点,积极协调推动各类开发园区产业转型。引导和促进合肥经济圈的开发园区开展合作共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跨区域设立共建基地。在合淮、合六、合滁、合桐、合定产业带的基础上,依托重点镇、交通干道,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此外,加强与合肥主导产业互动,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分工协作,推进合肥经济圈城市在相关产业完善和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拓展高品质新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核心城市因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退出城市的传统产业优先向周边地区绿色转移。

  据了解,在探索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的同时,合肥经济圈还计划共建产业招商引资平台。共同制定产业指导目录,探索建立项目联合审查制度,对引进的项目联合审查核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分工和开发区建设导向,共享招商资源,联合招商,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

  体制机制建设合肥经济圈仍有扩容可能

  据介绍,合肥经济圈将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努力将合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发展章程,合肥经济圈可根据发展需要进行扩容,扩容须由扩容城市提出申请,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后,上报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批准。

  合肥经济圈内城市将本着优势互补、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务实合作、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拓展合作领域,聚合发展优势,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