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庆: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几点思考

29.06.2014  14:07

  永康镇地理位置特殊,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由于农民在长年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惯性,加之部分农民群众禁烧意识较弱,导致往年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对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5月25日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宣传,提前谋划开展秸秆禁烧工作。采取了“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宣传车下村宣传、与农户签订承诺书等方法开展工作。根据统一安排,我被分到了康东社区牛一村民组责任区。我在责任区蹲点过程中通过细致观察和群众交流,结合工作中的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有了几点思考,现汇报如下:

  一、我镇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抓宣传

  我镇结合实际,建立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制,明确包村干部、村书记对本村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将全镇324个村民组划分成114个责任区,上至镇主要领导,下至一般干部和村组干部“一对一”对接,建立“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采取一包到底原则,即包上门宣传、包田间巡查、包田块落实,实现全镇田块秸秆禁烧全覆盖。我镇还通过召开收割机手大会、悬挂横幅、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方式,大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处罚的措施,力争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抓源头

  为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我镇从源头抓起,严堵重疏,强化“消灭”秸秆。镇村“一对一”责任区责任人从收割机手和农户规范收割入手,一线把关,能粉碎的当时粉碎,不能粉碎的秸秆运送到集中堆放点堆放,“消灭”秸秆,不给农户留下焚烧秸秆的时机,从源头控制秸秆焚烧。

  (三)抓巡视

  每村安排2-3名巡视员,骑摩托车不间断地进行巡查,发现着火点第一时间报告,希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实行夜间值班制度,加强田间看守。

  (四)抓瞭望

  镇政府要求各村在主要交通道口和制高点设置瞭望亭,负责向过往群众宣传秸秆禁烧,同时也要负责田间的看守,对发现的火情要第一时间上报。

  (五)抓应急

  1、对收割时不按照规定收割的机手或农户由村干部和“一对一”责任区镇干部进行当面警告,并督促整改到位。

  2、对那些拒不配合要求安置粉碎机、收割茬口在10cm以上的和焚烧秸秆的收割机手和农户由公安机关实施强制措施,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处以200元罚款。

  3、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的火情,采购了40余台风力灭火机,并成立了两支灭火队驻扎在火情隐患大的地区,另外还成立了一支机动灭火队随时支援火情严重的地区。各村也都分别成立了由民兵组成的灭火队伍。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镇秸秆禁烧工作已经持续了20余天,目前已经接近尾声,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在秸秆禁烧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得到群众的理解,还是有少部分群众点火,虽然被及时扑灭了,但还是在当地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经过和群众的沟通,总结出秸秆禁烧工作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一)扭转思想观念难。秸秆禁烧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层次教育,文化素质较低,守旧心理、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并且受传统观念束缚,对于科学种田、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和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部分群众往往持观望、怀疑、抵触等态度,对新事物认识、接受速度较慢。加之农村个别村组干群矛盾比较突出,有个别群众故意焚烧秸秆,与村干部作对。这是秸秆焚烧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二)收获耕种难。收获周期短加大了秸秆禁烧的难度。小麦收获期仅10余天,收割机收割后,马上就要复种,若麦茬过高会导致耕种费工费时。而且由于茬口高,在旋耕、秋种时会大幅度增加成本。据了解,今年由于秸秆禁烧,旋耕费用由40元/亩增加到了70元/亩,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100元/亩,而且旋耕次数增加到了三次,插秧费用也增加到了200元/亩。目前政府补贴农户秸秆禁烧的费用为20元/亩,比农户增加的收割耕种成本少。客观上秸秆禁烧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导致了群众秸秆禁烧积极性的降低。

  (三)收割机监管难。秸秆禁烧要求收割后茬口在10cm以下,导致了收割速度变慢,收割机磨损严重,所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收割机业主为了省时、省力和减少机器磨损,都将麦茬留得很高,留下的是无法处理的满地秸秆,客观上加大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

  (四)第一时间发现火情难。我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实施了巡视员制度,规定巡视员的任务不间断的巡视,对发现的火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但是由于田块众多,人手不足或者部分巡视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做不到第一时间报告火情。

  (五)调查取证处理难。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难,缺乏执法依据,很难对有焚烧秸秆行为的群众依法进行处罚,导致震慑力不足。

  (六)处理秸秆难。由于没有好的秸秆去处,很多群众都是将秸秆堆放在路边或者集中运到统一地点堆放,但是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亟需找到可以大批量的,“又快又好”处理秸秆的方法。

  三、解决措施建议

  (一)更加深入的宣传

  开展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确保思想认识到位,通过高密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让秸秆禁烧深入人心,人人知晓。不但向群众宣传还要向党员干部宣传,让每一个群众和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坚定秸秆禁烧的信念,了解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

  (二)解决好秸秆的去处

  坚持“”、“”结合,紧扣“低茬、耕翻、清理”等关键环节,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引导农民变‘一烧了之”为综合利用。

  1、收割低留茬。由农机部门对农机手制定约束措施,保证留茬在10cm以下,达不到要求的视情节予以处罚。

  2、秸秆早还田离田。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办法,鼓励机手装备粉碎机,引导农民购置打捆机,鼓励能人大户收购秸秆。做到收割后尽快耕翻还田、收集离田。

  3、拓宽利用途径。将秸秆禁烧工作引入市场化,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重点开展秸秆发电、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与沼气利用等多方面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彻底的将秸秆变废为宝。

  (三)严厉打击焚烧秸秆的行为

  建议人大和上级政府尽快围绕秸秆禁烧工作立法和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的知道焚烧秸秆将要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让公安机关在处理焚烧秸秆的群众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公平公正,维护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总之,一定要从思想上让群众“不敢烧、不愿烧、不舍烧”秸秆,只有坚持“利益为导向”,让群众认识到秸秆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杜绝焚烧秸秆的行为。(定远县永康镇 张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