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秸秆禁烧”十年路:专项资金从100万涨到5000万

26.05.2014  13:08
导读:合肥的秸秆禁烧从2005 年开始执行,至今已经10 年。为了秸秆禁烧,合肥市不惜重金,且投入力度逐年在加大。不过对于禁烧区冒火的不安,没有一个人能彻底消除。

查看完整组图 上一页 下一页

5 月份正逢油菜、小麦收割季。而负责秸秆禁烧的合肥市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紧绷着弦:严防死守,也未必能保证田间地头不会冒起烟。合肥的秸秆禁烧从2005 年开始执行,至今已经10 年。为了秸秆禁烧,合肥市不惜重金,且投入力度逐年在加大。不过对于禁烧区冒火的不安,没有一个人能彻底消除。

资金投入

从100 万到5000万

戴文刚是合肥市农委副主任,从2005 年起,他又添了一个新职务:合肥市禁烧办副主任。也就是2005年,合肥开始在重点区域实行秸秆禁烧。

戴文刚介绍说,合肥最开始实行秸秆禁烧,是为了“保护城市大气环境,确保骆岗机场飞机起降安全”,政府划出的重点禁烧区域集中在骆岗机场周边,涉及包河、瑶海、庐阳、蜀山、肥西、肥东等6 个县区的10 余个乡镇。后来,随着烟雾迷城问题突出,禁烧区的“圈圈”也越划越大。截至目前,合肥市重点禁烧区已扩至41 个,涉及面积增加至4466 平方公里。

政府实行禁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戴文刚介绍说,财政投入是最直观的反映。2005 年,合肥市财政预算安排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100 万元。今年,这一数字已增加到5000 万。

这项资金,一部分用于秸秆禁烧工作经费,大部分则是对秸秆利用的综合奖补,对秸秆离田、还田等进行补贴,鼓励收购油菜秸秆,开展秸秆压块、秸秆气化等能源化利用,对秸秆禁烧较好的县区进行奖励。补贴对象涉及农户、秸秆收购、秸秆利用企业。

在戴文刚看来,财政投入对秸秆禁烧和调动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作用很大。“最开始的时候,财政资金有限,对农户并没有直接奖补,完全靠村干部说服、防堵,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对秸秆离田进行直接补贴,农户积极性提升很大。”他介绍,目前,合肥市对秸秆离(还)田市级给予补贴30 元/亩,加上县、镇的补贴,最高可达50 元/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