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全国“范儿”

28.03.2016  11:30

   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报道,因为厂房租赁发生纠纷,陈先生和张先生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3月24日,在和县历阳镇华阳社区“小巷调解室”,经过县法院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诉前调解,双方表示“小分歧能谈好就不打官司了”。其实,和县法院与社区共建“小巷调解室”,让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城区,只是马鞍山市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去年该市法院搭建诉调对接平台52个,共调解案件4355件,已调解结案2323件,从而荣获“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示范法院”称号。而在全国范围,诉调对接平台也是安徽首创。

  3月24日下午,在花山区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记者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诉调对接。因为被一辆轿车撞伤,毛女士向肇事人费某和保险公司索赔损失40726.18元,经过诉调对接,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该庭副庭长邰红梅说,如果在过去,此类案件在当事人不上诉的情况下,受害人拿到赔偿最快也要半年,而现在通过诉调对接,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案结事了”。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基本形成一院一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良胜表示,从2013年开始,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布局全市法院多元改革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和改革推进方案。在全市设立79个“法官便民服务点”,并把“一点”变成“五点”,面对面地解决纠纷,使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城区。

  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方龙彪向记者介绍,该市法院注重多元改革品牌建设,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目前,除了和县法院设立小巷调解室、建立全国首家涉侨巡回法庭外,当涂县法院“江南水乡解纷网”、博望区法院“法官工作室”等都渐成品牌。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马中法 张发平 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