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 吴存荣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

27.09.2016  02:34

  中安在线讯 9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合肥政务大楼大会堂开幕。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大会上代表十届市委作工作报告,合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凌云主持大会。

吴存荣在大会上代表十届市委作工作报告

  吴存荣在报告中表示,合肥已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未来五年,是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们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新局面,以新的更大成效,助推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谱写中国梦合肥篇章。

  “三最”回首过去五年

  吴存荣在报告中表示:“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各项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谈起过去五年合肥的变化,吴存荣用了“三最”来概括。“这五年最深远的影响是城市定位和特色的提升。今天的合肥,已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五年最突出的成效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强。五年来,从行政区划调整后民生标准的统一,到就业、社保等工作的加强;从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到一年一度的民生工程实施;从改革红利的释放,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升;等等,这一点一滴的努力,都化作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我们这座城市稳居全国幸福城市前列。

  “这五年最深刻的洗礼是从严治党和作风的转变。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党的建设,以作风建设拉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从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30条’和市‘10条’规定入手,到坚决破除‘四风’顽疾、整改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以优良的作风凝聚起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倡导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使‘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过去五年合肥经济、民生、环保齐上台阶

  根据报告,过去五年来,合肥着力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迈上更高台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5600亿元,5年连跨3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6个百亿台阶,超过10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5年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25.7%;“新跨越、进十强”这一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提前5年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养殖业占农业比重达到50%,特色高效农业占农业比重提高到80%。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年均增长14.8%。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十二五”累计引资1.3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合肥都市圈建设、与皖北结对合作深入推进,援疆、援藏工作扎实开展。

  五年来,合肥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高起点编制“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一系列专项规划,“十二五”以来新建和续建“大建设”工程9类2000多项,完成投资1800多亿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快速推进,新桥国际机场建成通航,高铁南站投入运行,“”字型高铁网络逐步形成,“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建成,合肥港通江达海功能大幅增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即将投入运行,2、3号线建设加快实施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70.4%,比2011年提高5.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09万。中心城区、开发区加快转型,省级行政中心顺利搬迁,滨湖“新中心”功能快速提升。肥东、肥西主城区与中心城区对接发展,巢湖、长丰、庐江三大副中心建设扩规升级,合巢、庐南、空港三大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协调推进。

  五年来,合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合肥建设呈现崭新面貌。规划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绿色森林增长、固体废物整治“四大专项行动”。以愚公移山精神治理巢湖,投资500亿元实施巢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34座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98%的城市污水得到集中有效处理,120余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巢湖湖区总体水质由Ⅴ类好转为Ⅳ类,巢湖流域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围绕大气污染治理,采取淘汰黄标车、全域全年秸秆禁烧等“九大措施”,关停马钢(合肥)公司和原安徽氯碱化工集团等城区化工企业,积极开展联防联治,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9.9%。“十二五”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1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单位GDP能耗分别降至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67%、56%。

  五年来,合肥把民计民生作为“指南针”,实现了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八成。全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稳步推进创业就业示范城市建设。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等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6万套(户),建成11.5万套(户),综合整治老旧小区297个,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126个。持续实施民生工程,投入达350亿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106所、幼儿园235所,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磨店职教基地形成规模。合肥学院获批中德教育示范基地。

   未来五年: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未来,吴存荣表示:“未来五年,是我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们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时期。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合肥视察指导,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自觉把合肥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谋划,放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来推进,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新局面,以新的更大成效,助推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谱写中国梦合肥篇章。

  吴存荣说,落实上述目标要求,必须细化具体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的领导更加有力。

  合肥将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根据报告,未来五年,合肥将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围绕政府管理、产业创新、人才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军民融合、推进“双创”等方面,加强改革探索,努力创造新经验。争取国家量子实验室落户合肥,支持国家大科学工程及装置布局合肥,支持对原有科研设施更新改造整合。支持中科大等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科学城、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等建设。继续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中心、空地一体化网络、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新的七大创新平台。

  着力推进政策创新,进一步激活要素。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加大首创、首台套等应用政策创新力度。创新政府投入方式,全面落实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等政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紧密对接。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集聚中科系、高校系、院所系、企业系等创新资源。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

  着力推进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优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努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全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争取培育若干个全国重要的、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和一批科技“小巨人”。到2020年,基本构筑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家电、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高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大健康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快“接二连三”发展、不断提质增效。

  着力推进环境创新,进一步集聚人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认真实施“双引双培”计划,发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作用,努力造就一批国际水准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技能大师和创新团队。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构建集研发、孵化、融资、服务和园区承接、知识产权保护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合肥将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未来五年,合肥将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统筹推进新格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合肥将围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立足国家与安徽发展全局,着力提升城市能级,为全面建成区域性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发挥骨干作用,更好地引领合肥都市圈、辐射周边、带动全省。

  积极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坚持“创新+生态”的理念,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合肥都市圈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支撑安徽崛起的增长极、长三角双向开放的新窗口。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为方向,建立铁、公、空、水多路并进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字型高速铁路网,提升区域高速路网。实施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打造区域航空中心。构建“一主两支八线”高等级水运网,打造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启动轨道交通6—9号线建设,搭建联动市县的轨道交通主骨架。全面优化城乡交通网络,着力提升交通智能化运行水平。加快建设“公交都市”。

  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工程,力争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35%。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引领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加快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

  将努力创造大型湖泊治理的合肥样板

  未来五年,合肥将高水平打造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朝着“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好愿景迈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准入、环境标准硬约束,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严格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系统推进“4+2”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入湖河道小流域治理。力争到2020年,巢湖水质和入湖主要河流达标率大幅提升,努力创造大型湖泊治理的合肥样板。加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度,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推进“五森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完善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置系统,加强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环境整治。

  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强化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提高新能源汽车应用普及化程度。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合肥确保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吴存荣表示,顺应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民生内涵的新变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地建立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上,落实到释放改革红利上,体现在社会公平正义上,实现在补齐社会短板中。全面小康,必须首先全面脱贫。合肥将坚持精准脱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在此基础上,再用几年时间持续巩固提升扶贫成果。

  合肥将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慈善法》,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扩大群众受益面。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小学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国际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市属、在肥高校发展。大力推进健康合肥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等健康产业。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四季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实国家人口政策,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

  合肥将从严治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未来五年,合肥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最大主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做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党的工作部门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逐级压实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强化结果运用。

  不断加强思想建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督促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驰而不息转作风、树新风。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完善作风建设监管模式,坚持不懈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塑优良家风。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好干部标准,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领导班子。落实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和实践锻炼,重视在基层一线培养、发现、选拔干部。认真实施“年轻干部卓越成长计划”,加大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实行“四凡四必”,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贯彻党章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各项党规党纪。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四个全覆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重点人员、重要岗位以及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的监督防范。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纪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转”,实现纪检派驻监督全覆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实习生 杜陈晨 记者 汪乔)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杜陈晨 汪乔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官方回复“淮北区划调整”:暂未接到相关通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官方披露淮宿阜铁路进展:正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