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告别“水上漂”喜圆“安居梦”

02.09.2014  08:16

  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是综合解决渔民居住、就业、看病、子女上学等生产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这项民生工程的加快实施,一批批以船为家的渔民,住上梦寐以求的新房,开始崭新的生活——

  调查摸底走访到户,“不落下一户渔民

  8月28日,郎溪县新发镇。从镇政府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圩埂前行半个小时,记者来到位于南漪湖畔一个叫“避风港”的小渔村。港湾内,20多条大船和诸多小船沿河汊停泊着。

  随便走上一艘大船,客厅、卧室、厨房,虽说样样都有,但设施很简陋,这就是渔民口中的“连家船”。船主叫刘林朋,今年34岁,同妻子儿女一家四口生活在船上。从小到大以船为家,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岸居住。 “靠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个多月前我在镇上渔民买了房,90平方米,正在装修,晾上两个月,再添置点家具,春节前就能住新房! ”憨厚的刘师傅一脸憧憬。

  刘林朋说的“好政策”,就是我省正在实施的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而像他这样以船为家的渔民,在我省共有2.2万多户、7万多人。据省直有关部门调查,2012年我省以船为家渔民户均收入1.1万元,人均3050元,不足同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一半,他们事实上已成为全省的一个特困群体。

  群众利益无小事,惠民政策无“盲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船为家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去年初就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政策措施,要求加快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这些渔民常年漂在水上,信息相对闭塞。记者问他:“你怎么知道政策的呢?

  “干部到船上跟我们说的。 (县委)书记、县长都上来过,政府部门和社区里的干部登记、调查,都来过十几次了。 ”刘林朋说,以往因为进渔村的路途不便,来的人不多,干部更少;而现在,干部成了渔民家里的常客。

  一旁的渔民队长李建江说,从镇上到渔村,单趟10公里,晴天坐车要半个多小时,雨天要花一个多小时。每次走访,镇上干部、社区工作人员都要一家一户登门拜访,与渔民唠家常,详细了解户籍地、作业地、居住状况、安居意向等情况,并逐一登记。 7月里,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南漪湖畔的泥巴路湿滑难走,可社区工作人员仍按约定登船,请他签订安居协议。一路深深浅浅的脚印,让他很感动。

  一次次走访,宣传政策、调查摸底,“不落下一户渔民”。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越来越紧,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也迈进了一大步。截至7月底,郎溪县一次性实施完成71户、209名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安置完成率达100%。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快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让许多一辈子没在岸上过过夜、没在床上睡过觉的渔民,距离安居的梦想越来越近。来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截至8月底,全省22058户以船为家渔民,已完成安置8140户,一大批渔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开启了崭新生活。

  充分尊重渔民意愿,因地制宜多渠道安置

  紧邻交通干道,与毗邻的商品房小区同步规划、按同一标准建设,住宅楼棕白相间的立面与草木扶疏的环境融为一体。8月29日,记者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的渔民新村小区,广场上老人们在悠闲地唠嗑,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这里是当地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公租房小区,附近有医院、菜市场、学校,步行20分钟便可到湖区。

  在毛集实验区,当地政府考虑到渔民收入低,买不起商品房,以及部分渔民继续从事渔业生产的需要,便在离湖岸5里远的地方兴建了公租房小区,集中安置上岸渔民,目前已安置408户。 “生意忙时我们在船上住,生意清淡和休渔期时,就回家住,还可以打打工。 ”同是渔民的焦岗湖社区主任梁学强说。

  郎溪县新发镇东夏社区东幸大道小区1号楼301室,三室两厅,精装修,空调、冰箱、彩电样样齐全。 “党和政府实实在在补贴3万多块钱让我们上岸,还由我们自己选择安置方式,可以购买政府统一建设的安置房,也可以自己买,有这么好的政策,还等什么? ”年已半百的渔民陈宜根买下了这套二手房。他在船上出生、在船上长大,而今后,“睡觉再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接送孙子上学也不用再跑很远的路了。

  通过调查得知当地渔民倾向于自建房,无为县牛埠镇在资金和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0多万元,在土桥社区征用6亩土地,作为上岸渔民建房用地,并免费办理建房手续,配套建设水、电、路和电信、电视等基础设施。同时,镇党委、政府和当地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积极帮助指导,对安居点房屋布局、结构、式样进行规划设计,并由渔民自主协商统一采购建筑材料,统一施工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建房成本。

  在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过程中,各地在安置地点、安置方式等方面认真听取渔民意见,充分尊重渔民意愿,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以调剂存量房、购房补贴、新建住房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让渔民自觉自愿上岸。截至8月底,全省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已开工14331户,开工率达65%。

  安置满意不满意,得由渔民说了算。全椒县在安置工作结束后,对安置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91份调查答卷中,“非常满意”有70份,“满意”有21份,满意率达100%。

  促进渔民转产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初秋时节,荷花盛开,淮南市焦岗湖风景区正值旅游旺季。游船驾驶员顾生连每天都要载着游客,在湖面上往返10个来回。作为毛集实验区实行“退网还湖”后第一批上岸的渔民,顾生连不仅住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渔民新村,而且有了这份稳定工作。 “捕鱼相当于靠天吃饭,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还不稳定。在政府的帮助下,我有了可靠的饭碗,心里踏实多了。 ”提起上岸后生活的变化,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岸安居,更要乐业。如果在岸上没有工作和收入,渔民就可能把新房卖掉,重新回到渔船上。淮南市毛集实验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安排了1056名上岸渔民在焦岗湖风景区、水上渔家乐等相关产业就业,就业率达96%,此举大大促进了渔民上岸安居。焦岗湖社区主任梁学强说,在风景区看到驾艇的、摇船的、开店的、摆摊的,都是清一色的地道渔民,大家现在都吃起了旅游饭,捕鱼已不再是他们的主业了。

  明光市以船为家渔民超过2680户,占全省总数近1/9。女山湖镇渔民又占该市任务的98%。许多渔民都面临转产就业,他们上岸后干什么?生活靠什么?当地党委和政府想在了前头。 6月27日至29日,明光市在女山湖镇举办了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小龙虾等水产品养殖技术,125名渔民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对市工业园区部分企业招工情况进行了宣传,主动搭建就业对接平台,目前部分渔民已达成了就业意向。

  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位于毛集工业园区的忠辉食品厂,生产经销焦岗湖特色产品,生意越做越大,去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公司董事长顾正芬和她的丈夫都是当地渔民,她告诉记者,受益于当地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公司得以减轻资金压力,集中精力开拓市场。公司现有员工50多人,吸纳了渔民子女20多人就业。“现在政府对创业很支持,希望有更多的渔民兄弟姐妹打开思路积极创业,带动更多人实现自立自强;也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上岸渔民尽快融入社会。 ”顾正芬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渔民后顾之忧

  “过去,能在岸上有一套住房是渔民们几代人的梦想。如今,不仅实现了岸上居住的梦想,还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想都不敢想。 ”在郎溪县新发镇镇区的家里,今年70岁的李茂林说他上辈都是渔民,祖籍山东,漂泊到了安徽,现在定居在此。

  “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李茂林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和老伴每月享有的低保金共有近1000元,每个人每个月还有60元农村养老保险金,生活无忧;政府还让我们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贴心周到……”渔民上岸顺利扎根,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在加快渔民上岸安居的同时,要加强民生政策落实,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雪中送炭,落实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政策措施,确保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

  在铜陵市、无为县、明光市、郎溪县、淮南市等地,记者所接触的渔民都具有当地户籍,绝大部分落在了当地的“渔业队”,属非农户口。符合条件的渔民,均已享受到了当地的低保、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对渔民来说,长期在船上,看病不方便,很多人头疼脑热的小病“能拖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才去医院”,有的小病慢慢就拖成了大病。不少渔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淮南田家庵区在推进渔民上岸的同时,积极推进全区渔民参加医疗保险,目前,辖区内1800余户渔民家庭共计8000余人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渔民“因病致贫”困境。

  子女教育是渔民最大的一块心病。在无为县牛埠镇土桥社区的长江岸边,63岁的渔民张老窝说,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接送孙子上学和放学。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傍晚接。每天从船上到学校,他来回要跑八趟。 “上岸住,就能少跑些路了。

  许多渔民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当地入学不存在问题,只是因为渔民们以船为家,流动性大,渔民子女多数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 “政府支持我们上岸住,希望后辈们能多读点书,长点本事,不再靠水吃饭。 ”这是众多渔民的心声。

  “让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在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辈辈以船为家的渔民正在“洗脚上岸”,放飞安居乐业的梦想。

  ◎加快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实行多渠道安置。坚持渔民自愿、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方便渔民、就城就近的原则,由所在地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确保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任务。

  强化资金落实。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资金以渔户自筹为主,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市、区)政府适当补助,并通过银行信贷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

  规范建设标准和管理。以满足渔户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原则上安居房建筑面积每户60平方米,可根据渔民意愿、经济实力和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实行补助对象及补助标准公示,纳入保障性住房或农村危房改造档案信息统一管理。

  ◎进一步落实相关民生政策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雪中送炭,认真落实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政策措施,确保年底前落实到位。

  对有转产转业意愿的渔民,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重点对上岸渔民及其未就业子女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提高转产就业能力。进一步落实渔民创业政策,积极创造适合的就业岗位,引导渔民从事其他行业,确保长远生计有保障。

  ——摘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解决以船为家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

  让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

  以船为家渔民是—个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如何“”渔民上岸,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现代生活?这个话题在中安在线发布后,引来诸多网友热议——

  @诗城阿龙:推进“渔民上岸”,既要把安居房建设作为重点,让渔民有岸可上,更要积极发挥出财政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让渔民自愿上岸。

  @小徽猪_ayf:让习惯漂泊的渔民上岸,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要留得住,有安居的房子;二要留得下,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三要着眼长远,孩子们有学上;四要融得进,从日常生活到文娱活动,积极地帮助他们融进岸上的社区生活。

  @华盖集: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上,生活圈子狭小,交际面窄,多数以船为家渔民的性格相对孤僻,寡言少语,不善沟通。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要注重从心理层面关心渔民,了解渔民的所思所想,让政策更有针对性;对大众来说,对上岸渔民要有更多的包容之心和关怀之意,主动沟通,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开阔眼界。

  @tanghailin1008:多数渔民技能单一,文化程度较低。渔民数量较多的地方,应该适当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为上岸渔民搭建就业或产业平台。同时,针对一些用工需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让渔民真正实现“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

  @小戎007:尽快把渔民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子女入学、医保、社保等服务,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以船为家渔民才能“轻装上阵”,安心上岸。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官方回复“淮北区划调整”:暂未接到相关通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