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牌子”是怎样打响的?

11.07.2014  09:03

  35年,弹指一挥间。在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的指引下,黄山人不断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把昔日大山中闭塞落后的农业小城,建成了驰名中外的旅游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通达之城。去年,黄山市接待中外游客达37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4.5亿元。

   黄山谈话为黄山旅游发展指明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的黄山风景区,除了行政接待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自发前来观光的游客不多,门票价格是5毛钱。 ”黄山管委会负责人介绍,1979年,黄山正式拂去神秘的面纱,向寻常百姓和山外的世界敞开大门,当年景区一举扭亏为盈,创利20万元。

  黄山正式对外开放,始于小平同志的黄山之行。1979年7月11日—16日,小平同志徒步游览黄山,闲庭信步间,他思考的却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7月15日下午,小平同志在下榻的观瀑楼召开座谈会,听取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负责人的汇报后,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近两个小时的座谈,小平同志没有什么惊人的语言,说的都是很朴实的家常话,但十分具体地解答了当时中国发展旅游业面临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明确提出要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搞旅游就是要赚钱、要发财致富的观念。

  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奠基之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腾飞指明了方向。黄山管委会负责人认为,“黄山谈话”虽然说的是黄山、谈的是旅游,但面向的是改革开放大业、国家发展全局。开创和发展旅游产业,是小平同志考虑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黄山风景区组建安徽最大的“旅游航母”,成功发行上市全国第一支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实现了从资源经营到资本运营质的跨越。如今,黄山旅游集团连续五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总资产突破70亿元。去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74.65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0.02亿元,其中实现税前利润2.5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

   改革创新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黄山市的前身是徽州地区,这里群山起伏,层峦叠嶂,长期以来以农林生产为主。在黄山旅游发展的带动下,黄山周边的乡村旅游风起云涌。从此,在徽州地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上,第一次出现“旅游”的字样。

  上张是黄山脚下一个小村落。改革开放初期,“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黄山的带动下,上张村民自愿共担风险,投山入股开发“翡翠谷”景区,开创了我国农民办旅游的先河。如今,这里的村民家家住别墅,人人干旅游,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黄山风景区始终践行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精神,坚持“保持第一”,在全国率先编制风景区总体规划,首创“景点轮休”做法,推行“垃圾和洗涤下山、净菜上山”,实行全山“污水统管、达标排放”以及景区内游客换乘,并建立“森林健康首席专家”制度和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机制,破解了一直困扰山岳型景区环境保护的难题,其中“环境保洁”“游步道建设”“景点封闭轮休”和“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

  “旅游产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旅游产业只有惠民富民,才能激发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黄山市旅委负责人介绍,该市围绕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先后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百佳摄影点”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等工程,不断创新自然风光为底色、文化风尚为特色、乡村风情为亮点的旅游休闲业态,推进了旅游与文化、生态、体育等互动融合。目前,黄山市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六成以上,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提档升级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可进入性是发展旅游的前提,也是把黄山牌子打出去的关键。”黄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1979年前后,徽州地区的交通非常落后,全地区通车公路仅有865公里,且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行车难,当时从屯溪到合肥就得跑上一整天。

  近年来,黄山市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先后投入数百亿元,建索道、修高速、扩机场,加快由高速公路时代迈向“高铁时代”,将当日旅游半径由150公里扩展到500公里以上。目前,黄山已被列为国家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实现所有区县与黄山风景区通达高速公路;黄山机场晋升国际机场,开通近20条国内城市航线和日韩两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等旅游包机航线;京福高铁明年通车,杭黄高铁已正式开工。未来几年,黄山旅游产业将与合肥以及长三角等周边城市进入同城化、一体化时代。

  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加速了黄山旅游国际化进程。目前,黄山市先后与覆盖五大洲的近30个国内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黄山风景区也加快遗产保护管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接轨,先后与瑞士、美国等景区互结友好,并加入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太旅游协会、可持续目的地领导者全球联盟等国际组织,并应邀参与起草《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全球酒店业与旅游经营商可持续发展指南》等国际标准。如今,黄山已成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伟人虽去,思想长存。 35年来,黄山人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依托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个跨省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示范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强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际旅游示范区、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华文明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