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带引领心灵回归

25.06.2014  07:55

  社会力量参与缓解难题“黄丝带帮教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黄连广 摄

  “第一次听大学教授谈人生、谈传统美德,使我受到很大触动。 ”6月18日,在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司法所内,社区矫正对象阿龙(化名)告诉记者。

  阿龙口中的大学教授名叫何峰,是民盟“黄丝带”志愿者、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在“黄丝带帮教行动”启动仪式之前,何峰等一批志愿者已经提前参与到对特殊人群帮教活动中。

  “我们平常给社区矫正对象讲课,主要是开展法制教育,比较生硬,‘黄丝带’志愿者讲课像讲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 ”“黄丝带”志愿者的到来,让望湖司法所所长包先斌喜出望外。望湖街道现有社区矫正对象128人,司法所的4名工作人员不仅每月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劳动、书面汇报并进行家访,还要开展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力不从心,“黄丝带帮教行动”为他们扎实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送来了“及时雨”。

  在合肥市蜀山区,“黄丝带”志愿者、心理咨询师魏洪波为80多名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作了精彩的心理健康讲座。“志愿者对特殊人群的帮教更注重服务与关爱,从精神上给予他们力量。 ”民盟安徽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戴恒荣介绍,现在的帮教形式主要是开展医疗服务、法律和心理咨询、文艺演出、体育教学等,今后将根据社区矫正的实际需要增加服务内容,如开展“一对一”帮教等。

  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是当前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难题。 “我们一直在倡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黄丝带’是我省第一支有组织、规模化的社会参与力量。 ”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处处长张秀红说。

   帮教更专业更具针对性

  “不要急,要沉住气……”全省首届戒毒人员康复运动会前夕,“黄丝带”志愿者、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吴成明安排学校体育教师前往省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赛事指导。

  去年5月,省民盟“黄丝带帮教基地”在省强戒所挂牌,60多名“黄丝带”志愿者走进大墙,以文艺演出、法律咨询、心理疏导、职业技术教育、康复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教。与黄梅戏名演员同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向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学健身长拳、同合肥滨湖学院教师探讨今后的创业规划,戒毒学员封闭的戒毒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据省强戒所所长陶文龙介绍,针对戒毒学员的实际,志愿者们提出开办摄影、汽车维修、导游等兴趣班,帮助戒毒学员养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培养职业兴趣和劳动意识;志愿者中的大学教师经常向戒毒学员介绍就业市场行情和工作待遇等信息,指导他们制定和实施创业计划,比单纯的就业技能培训更受学员欢迎。同样是开展心理咨询,戒毒学员出于对干警身份的顾忌,谈及心事可能会有所保留,而面对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却畅所欲言。

  “黄丝带帮教基地”挂牌一年多来,先后在省强戒所里设立了“法律咨询日”“心理咨询日”,每月派专业志愿者定期开展法律和心理咨询,并指导戒毒学员开展康复训练,提供长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等,建立起了常态化的志愿帮教机制。陶文龙所长表示,“黄丝带”志愿者多是科教文卫等界别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帮教更专业,更具针对性,柔性的帮教方式也更容易为戒毒学员接受。

   全方位的合作服务社会

  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被列为我省社会管理八大工程项目之一。当前,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呈现“人数多、分布广、性质特殊、情况复杂”的特点,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教体系尤为重要。

  “做实事、做好事,是新时期新阶段民盟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民盟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黄丝带帮教行动”省联席会议主席韩卉说,帮教行动是民盟发挥自身优势、发扬优良传统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体现。

  “黄丝带”寓意接纳、宽容、爱心和感恩。“黄丝带帮教行动”旨在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帮教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民盟资源优势,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扶教育和救治。

  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司法行政机关的各类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平台日益夯实。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的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社区矫正中心已基本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原有劳教单位已顺利转型为戒毒场所,联合开展帮教工作具备了基本条件。

  “黄丝带帮教行动”是我省司法行政机关和民主党派的首次全方位的合作。民盟安徽省委、省司法厅共同制定“黄丝带帮教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黄丝带”走进监所、安置帮教基地、社区矫正中心和村居社区4个帮教项目,建立了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在民盟安徽省委社会服务部和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分别设立办公室,负责联络、组织协调等工作。两个系统联合开展帮教活动,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帮教工作影响。

  “黄丝带帮教行动”受到民盟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欣然出席了在合肥举行的“黄丝带帮教行动”启动仪式。目前,“黄丝带帮教行动”已在全省15个有民盟组织的城市全面推开。

   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

  “在依法惩治、严格管理的前提下,社会和家庭的理解、包容和关爱,能够尽早地让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实现心灵的回归。 ”作为“黄丝带帮教行动”的积极推动者,省司法厅副厅长、民盟安徽省委常委夏月星一语中的。

  “黄丝带帮教行动”启动以来,志愿者们倾注了满腔热情。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吴成明不仅自己积极投身帮教,还带动学院20多名教师共同参与;66岁的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徐国龙,原本不在首批志愿者名单中,得知帮教行动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民盟组织要求参与;合肥学院心理系教师王翼不是民盟盟员,看到盟员同事们开展帮教活动,他主动向民盟合肥学院总支提出申请,获准后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开展心理咨询,在游戏中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疏导。

  “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社会化提了很多年,但总是找不到好的切入点。 ”在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处长桂勇的眼中,“黄丝带帮教行动”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志愿活动本身,他期待通过“黄丝带帮教行动”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到对特殊人群的帮教活动中来。

  夏月星表示,下一步省司法厅将在指导协调、履职尽责、彰显社会效益等方面狠下功夫,研究解决帮教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帮教行动持续有效开展积累有益经验,探索形成“安徽模式”。

   ·阅读链接·

  飘舞的“黄丝带”

  美国作家皮特·哈米尔的短篇小说《回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服刑3年多的文戈,在狱中给妻子写信,为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深深忏悔,并说如果妻子太伤心,可以把自己忘掉,重新组建家庭,他能理解。如果妻子依然爱他、接纳他,等着他出狱回家,就在家乡布伦斯威克镇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上一条黄丝带。出狱那天,若看不见黄丝带,他将继续乘车远行。

  在文戈出狱返家乘坐的长途汽车上,一个热心的姑娘把他的故事传遍车厢。汽车离布伦斯威克镇越来越近,10英里,5英里……突然,车上所有的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高兴得手舞足蹈。文戈向窗外望去,一下子惊呆了:高大的橡树上挂满了黄丝带,迎风飘舞……

  这篇小说最早刊登于1971年的《纽约邮报》,曾经感动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