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泥塑达人痴迷泥塑四十载 想结识更多爱好者

08.03.2016  12:07
摘要 曾庆民做泥塑渐渐有了名气,同事、邻居和朋友纷纷慕名而来,向他索要泥塑,他都是来者不拒。曾庆民说,他都不记得送出去多少泥塑作品了。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在马鞍山市雨山区鹊桥社区,有一位“奇人”,从小没有学习过泥塑,凭着自己多年的摸索,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像老虎、大象、金蟾等,其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乱真”。

  这位“奇人”名叫曾庆民,今年59岁。3月3日下午,在鹊桥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曾庆民的家中,见到了这位“奇人”。

   “结缘”泥塑全凭爱好 青蛙是他第一个“模特”

  当天下午,刚走进曾庆民的家中,他就拿出了一盘“柿子”招待记者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记者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拒绝后,曾庆民笑着说:“这‘柿子’是假的,我用泥塑做的。”说着,他把其中一个“柿子”拿给记者看,果然是泥塑作品。曾庆民说,一有人来到他家里,他就会用这些“柿子”“忽悠”他们,几乎都能成功。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能“以假乱真”,让他十分得意。

  在曾庆民家的客厅里,记者看到,一张桌子上摆满了泥塑作品,有龙、佛像、金蟾、狮子、大象等,这些都是曾庆民的作品。曾庆民告诉记者,有客人到他家来,都会仔细观赏这些泥塑作品。在客厅阳台的一角,还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满了泥塑用的各种颜料,这也是曾庆民专门设立的“工作室”。说到与泥塑的渊源,曾庆民坦言“全凭爱好”。从19岁起,他就开始玩起了“泥塑”。曾庆民的老家在湖南,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上高中时学过美术,所以就喜欢上了泥塑。19岁那年,曾庆民开始塑造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只青蛙。为了让作品更加逼真,曾庆民专门去抓来一只青蛙放在自己面前,仔细观察青蛙的样子,经过精心研究,反复推敲,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为把泥塑做好他常常向别人请教

  曾庆民的第一件作品完成后,湖南老家的叔叔来到马鞍山,看到了他做的泥塑,说他做得很像,于是就把这件泥塑作品带回了湖南。“别人一说好,我就高兴,就会激发我的创作热情。”曾庆民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做泥塑。曾庆民告诉记者,泥塑做好后,要先晾干,晾干后再上色。“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要考虑许多东西,就像和面一样。”曾庆民说,他做的泥塑用的都是普通泥土,要精心准备,做的时候要考虑泥土和水的比例,还要加点食盐,以保证做好的泥塑不会干得太快,还要加一点棉花,不用棉花的话泥塑会开裂,要把这些东西掺在一起用棒子打,“用刀刻的时候也有讲究,要根据所塑作品的特征去刻,稍有偏差可能就不像了。还有就是给泥塑上色,也要考虑颜料的特征。”为了把泥塑做得更好,曾庆民还买书研究,并常常向别人请教。

  后来,曾庆民做泥塑渐渐有了名气,同事、邻居和朋友纷纷慕名而来,向他索要泥塑,他都是来者不拒。曾庆民说,他都不记得送出去多少泥塑作品了。

   希望结识更多泥塑爱好者

  曾庆民说,刚开始做泥塑时,他要找“模特”对照,后来熟练了,就按照所塑作品在自己头脑里的印象去做。“比如说做一个金蟾,原来要一天的时间,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做好。”曾庆民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是求快,现在是又精又快,现在做任何一个东西都能又好又快地完成。

  在曾庆民的家里,摆放有100多件泥塑作品。“这些泥塑都是前几年做的,这两年都没怎么做了。”现在,曾庆民在鹊桥社区里已经小有名气,社区里搞展览活动,都会喊他把泥塑作品带去参展。去年,他的作品还在鹊桥社区一个展览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虽然如此,曾庆民仍感觉自己的爱好很“小众”,身边几乎没有爱好泥塑的。

  曾庆民希望能结识更多泥塑爱好者,共同探讨研究这门艺术,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柴胜松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