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保考察团为安徽环保“传经送宝”

09.10.2015  18:31

近日,来皖考察的香港公务员团与安徽省环保厅、林业厅及水务办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香港考察团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自然保育等方面与安徽有关部门进行“传经送宝”。

香港环保考察团此次来皖考察的主题是“自然保育和水资源治理”,考察团由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渠务署、海事处、水务署、教育局和渔农自然护理署等20余个部门及决策局的30名公务员组成。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环境保护主任赵远宏介绍说:香港地小人多,人口730万,预计到2043年会再增加12%至822万。能源、粮食、水和其他资源都须依赖进口。在水资源方面,“香港有一个独特之处是主要用海水冲厕,大大减少消耗珍贵的淡水资源。香港的生活废水经净化处理后,主要是排到海域而非湖泊,我们会定期监测河溪和海水中多项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包括有机物、氨氮、无机氮、总磷、金属和大肠杆菌等,以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物含量和水质状况。”

香港特区政府渠务署工程师张文欣介绍说:香港去年消耗约9亿6千万立方米食水,七成是广东省提供的东江水,其余三成是香港本地收集雨水而来。香港有16个储水库,总存量大概是5亿9千万立方米。在香港绝大部分地区,我们建设的污水收集系统是独立的,跟排洪系统分开。优点是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不会因为大量雨水而增加,或在大雨后在各区造成溢流污染。目前,渠务署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共有70间,每天处理大约280万吨的污水。另外, 香港的“净化海港计划”是世界级策略性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基础建设工程,计划的第二期甲完成后, 将为570万市民提供服务。

张文欣补充说到,香港正推动“亲水文化”及"近水活动",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中,加入活化水体的意念,为市民提供更优化的环境。

会上,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林务主任陈倩慧介绍了香港的自然保育概况及展望。她介绍说:香港位于热带北端,临近北回归线,气候受东北季风及海洋性气流支配。境内孕育了超过二千种原生植物。香港到目前记录约有五百种鸟,占全国鸟类品种数目的百分之三十。另外有230种蝴蝶及约120种蜻蜓。其中,香港的米埔及内后海湾早于1995年根据《拉姆萨尔公约》成为国际重要湿地,是世界上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另外,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岩石构造和地质特征,香港地质公园已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为“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陈倩慧说:“香港亦面对人口压力及城市发展的挑战。”香港正就联合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建议,制定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为未来五年如何保育香港的生物多样性提供行政和规划指导。《计划》预计会在2016年完成并开始分阶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