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区“大学区”力推基础教育改革

02.08.2014  18:36

今年以来,雨山区在“大学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交流常态机制,实行教师“有校籍管理、无校籍使用”,促进教师均衡配置。

据介绍,2013年,雨山区将18所区属中小学按区域划分为六大学区。大学区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际联动、多方合作的新格局,呈现出各类资源共享、各科教师交流、共同研修探讨、携手开展活动、各校优势互补、全面促进发展的特点。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雨山区大力实施教育改革深化工程、教育发展均衡工程、教育管理创新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育民生保障工程和教育强区推进工程“六大工程”。

为发挥优质学校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大学区内中小学一体化的深度融合,雨山区以大学区为基本架构,采取松散型、多法人的集团办学模式,形成中小学一体化教育集团;积极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集团办学;支持优质学校到新建小区办分校,做到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全部由优质学校办成分校。坚持公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规定,并实行大学区内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初中或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进“阳光分班”,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流入地为主,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零障碍,全面实现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市户籍子女就学同等待遇。坚决控制义务教育择校行为,有效促进生源均衡配置,力争到2015年,雨山区义务教育实现“零择校”。(胡文英 刘坤 特约通讯员:柴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