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100元竟买了两枚“金戒指” 受骗上当后无处投诉

19.09.2014  10:18

  胡先生说,9月14日中午,他的一位乡下老表从外地来到他家。两人见面后,老表拿出两枚“金戒指”,让他猜多少钱?“见我猜不出来,老表就告诉我说,只花了100元买的。”

  “我听后十分惊讶,两枚金戒指怎么可能只值100元?就问老表在哪儿买的?”胡先生说:“老表称,他是在宜城路上买的,当时还有好多人围着,并有许多人购买。”

  “这明显是假货。”胡先生说,为此,他带着老表在宜城路上找到了那名商贩,要求退货,可被商贩拒绝。

  “一气之下,我们便向辖区工商所投诉,可工商所工作人员称,占道经营属城管监管。于是我们又向城管部门进行反映,可城管执法人员却说,100元两枚金戒指肯定是假的,应找工商部门,由他们进行处罚。”胡先生说,商贩大白天公然在路边售卖假货,市民上当受骗却无处投诉,这让他感到十分不解。

  买来的“金戒指”,火炼后“原形毕露”

  9月15日上午,记者在孝肃路看到一些人正在人行道上出售假货。有一摊位上摆放着不少金光闪闪的“金手饰”,一名妇女站在一旁,不停地吆喝着。

  记者从该摊位前经过时,被女摊主叫停。她向记者兜售:“金戒指”50元一枚。看到记者驻足观望,旁边立刻围上了一些妇女。有的说:“这么便宜呀!”;有的说:“我也买两枚”。甚至还有一名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钱,准备购买“金戒指”。期间,记者对“金戒指”提出了质疑,这名女商贩赶忙解释:“这是一种‘紫(音)金’,才会这么便宜。”为了求证,记者买下了两枚“金戒指”,但在离开时,却看到那名男子将100元钱收了回去。

  9月15日下午,记者拿着购买的“金戒指”咨询了一名业内人士。当着记者的面,其轻轻地敲了敲“金戒指”,发出“当当”响声。他告诉记者,成色高的黄金受敲击或往硬地上抛掷时,会发出“噗嗒”、“噗嗒”的沉闷声音,有声无韵也无弹力。而K金有音韵、有声、有弹力,弹力越大、音韵越尖,越长者,成色越差。“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这名业内人士说,“真金不怕火炼”并不是指火烧不化金子,而是金子的熔点不高。“金子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

  随后,记者用火烧了其中一枚“金戒指”,却产生一股难闻的气味,且变成黑紫色。这名业内人士说,这就可以断定这枚“金戒指”是假货。

  城区菜市场附近也成了售假“重灾区”

  9月16日上午,记者在城西四眼井菜市场看到,有几名商贩各推着一辆小车,正在叫卖“云南普洱茶”。有的小车前面,还悬挂着“普洱茶”的功效说明。

  其中一名商贩告诉记者,他售卖的茶叶很“正宗”。记者随手抓了一把茶叶放在鼻下细闻,有点茶香气味,商贩开价每斤10元。记者现场注意到,来此购买“云南普洱茶”的大多是老年人。

  四眼井菜市场附近,还有商贩出售“真皮”皮带,每条10元至50元不等。记者拿了一条闻了闻,有一股塑胶味。

  在人民新村菜市场附近,记者同样看到有商贩推着小车,当街叫卖“益母果”。这种“益母果”经安庆市中医院一名药剂师辨认,是小西红柿晒干后制作而成的。

  两部门互相推诿,不法商贩欲将售假进行到底

  对于市民们反映的情况,市城管执法局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曾会同公安部门一起进行过管理。由于多数售假商贩将假货拿在手中销售,这就给他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我们只能对占道经营进行监管,对这种手中售假的行为,没有管理权限。最终取缔,还需公安部门和工商部门。”

  迎江区工商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则称,一枚“金戒指”只卖50元,肯定是假的。“这种事情已存在很长时间了。由于这些售假者为流动商贩,并非在固定门面房或正规的农贸市场内经营,工商部门执法起来,有很大困难。这些售假者在道路上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应该进行监管。”

  这名工作人员还说,他们也曾进行过执法,但这些售假商贩与他们“打游击”,收效甚微。

  9月17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市立医院后大门和城区一些菜市场,看到这些不法商贩们依然在出售假货。(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