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正在进行退“磁”换“芯” 近期刷卡有点小“卡”

11.08.2014  10:29
导读: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称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逐步取消磁条卡,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

本月开始,持有芯片和磁条复合卡的消费者在刷卡时可能会有点小“卡壳”,因为POS终端已经开始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复合卡用户,只能插芯片而无法再刷磁条交易。不过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持卡人对此并无概念,而商超收银员的习惯也未完全转变,习惯刷卡。

新规:复合卡的磁条将成“摆设”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称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逐步取消磁条卡,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

大家不妨看看钱包,其实近两年新办的大部分银行卡,都包含了两种介质——既有芯片,又有磁条。“双介质的银行卡是为了顺应受理终端改造进程而进行的过渡。”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许多刷卡交易的场所,比如商场、超市等使用的POS机,需要逐步完成IC卡受理改造;再加上消费者和收银员也都习惯性地刷磁条,所以很多银行都采取了变通措施:发行芯片加磁条的双介质复合卡。

但根据央行的时间表,本月开始我省已经启动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试点。这也就意味着,针对这种双介质的“复合卡”,既然其本就可以通过插芯片进行交易,那就无法再刷磁条完成消费了。

调查:    市民收银员难改“旧习惯”

“磁条不能用了么?我不知道啊,平时都在刷。”这是许多持卡人听到磁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第一反应。上周末,记者在银行网点和商场共随机采访了30人,竟无一人了解相关信息。

金融IC卡降级交易关闭后,对市民最大的影响可能来自商场、超市POS机终端的消费服务。记者走访省城望潜交口商圈发现,虽然POS机上基本都实现了芯片和磁条“双用”,一些店家更是开始专注于“插卡”,但在大多数商店,“刷卡”消费依然是主力。

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员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进入超市工作后,收银的POS机一直都可以“插卡”消费的。“现在芯片卡越来越多,但每次接过卡之后,我都下意识地刷一下。”这名收银员说,很多卡在刷磁条时会显示“插芯片”,刷磁条就无法结账,“但客户一般还是要刷一下。”

明年起全面停发

趋势:单磁条卡将被逐步“淘汰”

早在2011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通知》。记者了解到,目前金融IC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

“IC卡其实在以前就有,例如大学校园卡、公交卡等,只是没有应用于金融领域。”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也就是最近几年,在央行的要求下,金融IC卡才开始推行。据了解,我国金融IC卡推广工作是从2011年启动的,现已先后完成商业银行发卡系统升级、受理环境改造、全国ATM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改造等工作,而且多个城市都已开始摸索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虽然纯磁条卡在关闭降级交易后仍可以正常使用,但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多功能融合的方面来看,芯片卡取代磁条卡无疑是大势所趋。而且,按照央行的规定,各家商业银行将从2015年起全面停发磁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