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教育“十三五”开出“1584”项目单

14.02.2016  10:49

“‘十二五’迎江教育诸多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获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特色模式意义深远。回眸“十二五”的辉煌成就,我们对“十三五”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信心百倍。”近日,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先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及“十三五”规划蓝图,周先为介绍,“十三五”时期,迎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依然是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到2020年,在全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力争在全市长期保持教育第一强区位次,并在全省进入一流教育强区行列,在全国进入知名强区序列。为此迎江区在未来五年将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其中包括15个行动、8个计划、4项改革,即“1584”发展纲要。

教育均衡化高位推进工程。 即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行动,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0所;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提效行动,以拓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集团化办学路径,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争创全省及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教育规范化深度普及工程。 即实施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建设计划。进一步开展“一日常规”评比,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5-10所“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实施校园综合治理体系完善行动,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教育和疏散演练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全区校园安全的立体网络,形成安全监管合力。

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工程。 即实施智慧校园建设计划,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迎江区智慧校园;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进行动,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体系;实施数字云平台建设行动,建立全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教师专业化全面提升工程。 即实施教育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素质好、水平高、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实施名优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实施“首席名师评比”、“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构建教育家成长的培养支持体系;实施教师校长交流改革深入行动,在继续平稳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基础上,有步骤地实施无校籍管理改革。

教育优质化强力推进工程。 即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运动项目化教学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治理体系;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纵深推进评价、课程、课堂三方面改革;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学生个性化潜力发挖工程。 即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区独立建制的学校80%以上成为市级特色学校;实施特色课程打造行动,力争校校打造出一至两个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把校园网络电视台打造成具有迎江特色的区域课程;实施校外特色基地拓展行动,进一步做好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二期建设和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校外辅导中心的升级改造,为孩子的体验性学习拓展新空间。

学前教育普惠化扩面提质工程。 即实施学前教育规模扩大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11 所,全面完成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提质行动,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创新和优化幼儿培养模式,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教育,尝试公办民营早教中心,提高办园质量和保教水平。

教育协调化转型升级工程。 即实施民办教育稳步发展规范行动,加大非法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促进民办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实施社区教育快速发展推进行动,到2020年,全区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所有街道社区;实施特殊教育持续发展扶持行动,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努力提升民办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开放化加速增效工程。 即实施教育管理开放计划,邀请家长委员会和社区资源共同参与教育管理,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化“三合一”网络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开放化办学创新行动,加强与高校、民办教育机构的合作,构建中小学与地方高校、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拓宽行动,进一步加大跨区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科学接轨工程。 即实施国际教育交流行动计划,组织校长、教师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将国际知名教育家“请进来”讲学授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包容多元文化的优秀教育人才;实施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尝试行动,尝试在联合办学、引进国际课程,国际研学旅行等方面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不断提高迎江教育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特约通讯员: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