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传统节日 涵养文化自信

30.05.2017  08:11

  编者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制凉茶、佩香囊……又是一年端午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午夜梦回际,思乡至天明。这些饱含着浓郁节日意象的传统习俗,能让我们无论处在何地,都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想起家乡那一座座青翠的山、一条条清澈的河,一份份浓浓的情……

  5月25日上午,合肥市高新区兴园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诵读经典。本报记者杨竹本报通讯员刘俏摄

  5月25日,在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华业社区志愿者服务广场,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发放端午爱心礼包。本报记者姚林本报通讯员解琛摄

  与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唤醒文化记忆,涵养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是靠传统节日等文化载体传承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由内而生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传统节日,隐藏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寄托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具有时令性、纪念性、情感性、故事性,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是人们参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既需要政府积极倡导、大力支持,也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形成合力。同时,节日文化的弘扬也要注重市场力量,“假日经济”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推手。政府可以引导企业生产、制造、销售文化衍生品,举办各类节日文化活动,让人们记住节日背后的文化。

  有吸引力的传统节日,要有打动人心的仪式感。不同的节日寄寓着不同的情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表达,与之相对应可能是一副春联、一只风筝、一串粽子,可能是阖家团圆、郊外踏青、比赛龙舟、庭前赏月。这些内容丰富、富有仪式感的民俗,正是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经典诵读、龙舟竞渡、节庆活动、网上忆屈原等线上线下活动,让人们对传统节日“心向往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生命力的传统节日,要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我们要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我们可以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扶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我们可以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我们可以把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发展龙舟、五禽戏等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基、是身份、是标志、是内核,我们每个人既是传统文化的拥有者,也是传承者、发扬者。让我们细细品味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获得文化的新体验和精神的新提升;同时以新的载体和方式,把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李跃波    编辑:毛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