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不输液清单"疗效"初显 急诊输液率下降两成

05.01.2015  10:40

  安徽广播网1月5日消息(记者:钱瑶、实习生:戈小君) 去年8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疾病清单,这项政策在广受好评的同时,其效果如何也备受猜疑。记者昨天(4/1)从省卫计委了解到,目前这项政策收效明显,全省县以上医疗机构急诊输液率下降16.14%,门诊输液率下降9.55%。

  去年8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强调“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治疗原则,并公布了53种不需输液治疗的疾病清单,规定,只有在患者出现3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静脉输液:一是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比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二是病情危重,三是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省卫计委原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吴振宇说:“不需要输液治疗但是临床上多发病这项工作目前全国没有哪个省在做,我们委托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研究提供。对外公布后也便于公众掌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去年11月下旬,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检查,共现场检查11家省直医院、51家市级医院和43家县级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情况。检查结果显示,省级医院门诊输液率下降4.34%,急诊输液率下降16.95%;市级医院门诊输液率下降13.30%,急诊输液率下降18.69%;县级医院门诊输液率下降7.87%,急诊输液率下降9.14%。省卫计委新闻办负责人冯立中说:“用一个形象的数字来说,以前100个急症病人要有30人输液,现在大概只有25人输液。这说明,不仅是静脉输液率得到了控制和下降,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输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