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他为何倒在“跑马”场上?

26.10.2015  17:33

  尽管在安全防护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赛道上每隔百米安排一名医疗救护志愿者,但是昨天举行的2015合肥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还是出现一起意外,一位30岁的业余选手在半程组比赛中,倒在距离终点百米左右处,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意外

  30岁小伙快到终点时倒地

  昨天上午,第二届合肥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在滨湖渡江战役纪念馆北广场鸣枪起跑,总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114名专业及业余选手参加。来自一家航空公司安徽分公司的李某在半程组的比赛中,不幸发生意外。

  据赛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时在大约21公里的地方,一名男选手忽然倒地,当时已经神志不清,医护人员就对选手进行了抢救,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做人工呼吸。”记者了解到,这名选手为一航空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全员李某,现年30岁,系本届合马半程组业余选手。

  在现场经过一番救助后,该名选手被待命的120救护车紧急送往滨湖医院。昨天下午两点,医生宣告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消息传开后,微信圈和网上哀痛声一片,李某的同事在微信圈留言:“愿‘小政哥’(李某)一路走好,我的好同事,到现在都不能接受你走了的事实。”而李某的妻子刚怀孕不久,意外发生后,其家人无比悲痛。

  据李某生前的同事透露,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前喜欢跑步健身,参加过不少业余长跑活动,最近一次是三十岗11公里越野跑,正式的马拉松赛是第一次参加。

   公告

  第一时间抢救未能挽回生命

  昨日深夜11点09分,组委会正式发出官方公告,公告为:“10月25日上午,参加半程马拉松赛的一名男性选手临近终点突然倒地昏厥。发现该情况后,现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医疗保障组,现场医务人员及时对该选手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在发现该选手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的情况下,紧急将其就近转送至滨湖新区医院,经过4个小时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赛事组委会对该选手的不幸表示沉痛哀悼,及时对家属进行安抚,并将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善后工作,同时,再次敬告大家注意安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安排体育锻炼,量力参加比赛项目。

  据了解,合肥国际马拉松共设18个医疗服务站,每100米安排一名医疗救护志愿者,16辆救护车随时待命,其中4辆跟随比赛队员全程保障,1辆跟随队员半程保障,2辆在起(终)点待命保障,1辆在亲子组终点(1.7公里处)待命保障,1辆在迷你跑终点(5公里处)待命保障。另外7辆分别停放在沿途医疗服务站(7、12、19、21、24、28、31号服务站)待命保障。

  而同样是第一次参加本次马拉松半程赛的合肥跑步爱好者邵昕赛后告诉记者,过程很兴奋,也很辛苦。邵昕特意提到,赛道沿途补给站的补给很充足,服务态度很好。

  解读

  最近5例猝死均在半程组

  引人关注的是,李某才仅仅30岁。从去年至今马拉松出现的5例猝死事件,均发生在半程组十七八、二十公里左右的地点,而且选手都比较年轻。

  在去年中国大陆举行的各项马拉松赛上,总共出现4例猝死事件,分别是:2014年3月30日,苏州半程马拉松赛,一名25岁女选手在18公里处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后去世;2014年6月25日,昆明马拉松赛,21岁大一学生冯秋实突发心脏病,在半程组16公里处倒下,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7月19日,张家口国际马拉松赛,一名45岁的男选手在半程约18公里处因心脏病猝死;2014年12月13日,珠海马拉松赛中,30岁的退役士兵方勇参加半程组约20公里处中心脏骤停死亡。2015年10月25日,合肥国际马拉松赛,30岁的业余选手李某倒在了约21公里处。

  既然选手年轻,身体好,组委会保障又到位,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猝死?合肥市马拉松协会会长魏普龙昨晚向记者表示,马拉松赛半程十七八、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一般会出现身体的“极点”,年轻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会仗着身体好咬牙硬撑,不经常跑马拉松的,很容易在“极点”时发生意外。

  合肥市一名资深田径教练也告诉记者,参加马拉松长跑需要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业余长跑爱好者切莫挑战极限,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出现运动“极点”不能硬撑,而要放慢脚步。“尤其是不能冲刺加速,否则容易出现意外。”而一般半程马拉松选手在20公里左右的距离一看到终点,容易不顾身体状况选择冲刺,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