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扛在肩上,梦想近在前方

21.08.2014  11:37

合肥学院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共十八大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前,合肥学院的学子们就在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这一理念,在大学这段最美的年华中,他们用稍显稚嫩的肩膀担负起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感。     一个人:青春的路上志愿同行       蒋舒童,合肥学院管理系12级中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班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办公室副主任。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曾参加亚洲轮滑锦标赛开幕式志愿活动,合肥火车站、汽车站志愿服务,合肥科技馆科普志愿活动,德国物流协会宣传日活动,安徽省物流大会等各类志愿服务十余次。作为活动负责人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合肥市高校志愿者组织交流会。一共带领过300余人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曾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全国铁道优秀志愿者、全国铁道星级志愿者、志愿者在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2014年6月份被评为合肥学院第九届榜样学子。         “做一名优秀志愿者,为社会、他人服务”的信念,早已深深扎入合肥学院12级中德物流管理专业的蒋舒童脑海里。         在合肥学院的两年时光里,蒋舒童担任过德国物流日宣传活动志愿者、亚洲轮滑锦标赛开幕式志愿者、安徽省物流大会志愿者、高雅艺术进校园志愿者、迎接新生志愿者、合肥市科技馆科普志愿者等,并且连续两年参加合肥客运汽车站春运志愿活动和2014年合肥火车站春运志愿活动。在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蒋舒童都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当那些被服务过的人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他也情不自禁的为自己所做的志愿服务感到骄傲。       “做志愿者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的,不是因为有能力才去参与,而是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给这个社会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蒋舒童说,“我们要有一颗奉献的心。”         2014年寒假,当大家都提着行李赶着回家时,蒋舒童却毅然响应了全国铁道团委“青春闪耀献春运‘三个先行’、‘当先锋’”的号召,赴合肥火车站当志愿者。活动中,他身着鲜亮橙色马甲、佩带志愿者工作证,与来自不同院校的队友一同开展了实名制验票、维护秩序、购票引导等活动。上岗第一天,蒋舒童就遇到一个去往常州的中年盲人,这个特殊旅客的行李十分沉重,他根本无法走上站台。于是,工作人员将这个盲人交给了蒋舒童及他的队友。按照规定,志愿者是不能进入站台的。为了帮助这个盲人,蒋舒童赶去和工作人员协商,最后获得了暂时“通行证”。他立即提着沉甸甸的行李,搀扶着盲人,向即将开走的列车跑去,匆忙登上了列车。         工作的每一项都是重复枯燥的,志愿服务过程中,蒋舒童耐心地与旅客们进行交流,热心的给予旅客们帮助,用爱心和微笑传达志愿服务精神。在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出色的表现给领导、队友及旅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他最终被评为“2014年全国铁路春运优秀志愿者”,并获得“一星志愿者”荣誉称号。         志愿者工作对他来说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只要能够帮助他人,蒋舒童都会加入其中。两年来,他用热情和耐心为他人服务,温暖了他人,又照亮了自己。作为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办公室副主任、12级中德物流班班长,蒋舒童肩负了老师的期望和同学们的信任。他努力地找到学习、生活及志愿服务的平衡点,尽心尽责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在大一学年度,他的综合素质测评班级排名第一,专业课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二,获得了合肥学院特等奖学金。2013年9月他通过书面申请和专家组面试,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作为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蒋舒童还积极的参与学校与德方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合肥学院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中作为实习生,辅助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德国物流日的工作;帮助老师翻译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对本专业的德语测评文件;陪同德方校企人员参观德企等。他每天的生活很充实,工作、学习两不误,而他乐观向上的态度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就在今年,他被评为合肥学院志愿服务类的“榜样学子”。         蒋舒童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为社会及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他参与实施了合肥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大会;2014年,他又成功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合肥市高校志愿者组织交流会。交流会上,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7所合肥高校的志愿者代表们齐聚一堂,交流志愿者工作经验。蒋舒童积极地向各校志愿者们了解各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         青春的路上有志愿相伴,蒋舒童的大学充实而美好。在合肥学院,像他这样的热心参加志愿服务的人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截止2013年底,合肥学院在册志愿者就有近7000人。     一件事:承办国际赛事凝聚全校力量       2012年10月23至31日,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在合肥学院体育馆和滨湖轮滑场分别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共430名轮滑运动员参加。为了保证轮滑比赛各项赛事的顺利开展,合肥学院在当年暑期就成立各个工作小组开展前期准备,并在赛事开始前组织了140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场馆服务、场馆礼仪、医疗救护、管理协作、赛事接待,场外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同时,学院新闻中心记者团出动全团近八十名学生记者负责在学院内场馆的赛事新闻稿件写作和图片拍摄。         每一次大型事件都是对一个学校各方面的全面检验,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对于合肥学院就是如此。赛事期间,合肥学院从领导到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场赛事的服务和观赛中来,一次比赛凝聚了全校的力量。         10月23日至31日,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将在合肥学院拉开战幕。这是学院继在2010年承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后承办的更高规格的大型赛事,比赛分为成年组、青年组,有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共430名轮滑运动员参加。其中花样轮滑、单排轮滑球、双排轮滑球和自由式轮滑项目将在合肥学院举行,其余项目在滨湖轮滑场举行。         作为亚洲轮滑锦标赛的赛场之一,学院高度重视。早在2012年暑假学院就成立了赛区保障组织机构小组,主要分为秘书室、宣传室、竞技安排、场地安排、安保工作和后勤组织等部门。当时正是学校黄山路校区搬迁,暑假期间事情繁多,为了保证亚洲轮滑锦标赛的成功举办,合肥学院克服一切困难,根据小组分工,安排了专人专项对整个赛场进行了整修,9月3日,时任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来合肥学院视察赛事场馆建设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大表扬。         10月1日起,根据赛委会要求,合肥学院团委选拔、组织了140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在正式服务之前,志愿者们接受了3次志愿者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精神、轮滑赛概况、安徽省省情、合肥市市情、外事接待礼仪和英语接待等。“培训时,我们除了强调志愿者的着装、礼仪外,要提醒他们注意各个国家的习俗和禁祭”,团委老师何婷婷告诉记者。         在为期8天的比赛中,140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赛事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包括场馆服务、场馆礼仪、医疗救护、管理协作、赛事接待,场外志愿等志愿服务。服务期间,志愿者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各项工作积极落到实处,得到了各方赞誉。赛后,印度轮滑联合会专门致信合肥学院,感谢志愿者的优质服务。       “这些运动员都非常热情,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坐在一起聊天,常常互相听不懂还聊得很开心。”中文系2011级学生朵增月是轮滑竞标赛时合肥学院主馆的志愿者,负责场内秩序和为运动员提供帮助。“我还吃到了印度的手抓饼,咖喱味好重”。她的室友王培也是这场赛事的志愿者,王培被分到了滨湖场馆的裁判组,主要是配合场内裁判员,记下自己负责的运动员跑的圈数和用时,还有准备场地需要用的帐篷、桌椅、设备等等。“滨湖的比赛是户外进行的,后面几天比赛都是下雨,温度也比较低,比赛都是正常进行的。志愿者们都穿着雨衣,站在外道继续工作。当时雨下得还挺大,需要搬东西,挪场地,但是没有一个人说一句怨言,都默默地配合工作。”回忆起当时的工作场景,王培仍觉得很温馨,“很多人一起全力工作的感觉很美好,大家后来都成了不错的朋友”。         合肥学院新闻中心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也在这场赛事里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在8天的比赛中,每一场都至少有一名学生记者守候在赛场边,记录赛事的重要赛点及最终结果,并在第一时间发到学校的发稿平台。“接到老师安排后我们提前一周就安排了值班学生记者,当时招新的大一成员还没进入,记者团当时只有三十多名学生记者全部出动了”,时任记者团团长的生物系2010级学生桑亮亮说,“大家没课的时候都要去体育馆,不是为了看比赛,而是没人值班的时候随时顶替采写稿件”。       “我们当时都是直接把电脑放在体育馆内的新闻发布厅里面,下课就直接赶过去,比赛时候也得全身贯注,不能错过一个精彩瞬间”,管理系2011级学生张梦柯告诉记者,看比赛时候,每当周围人欢呼鼓掌的时候,她都得埋头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这些精彩瞬间,并在比赛结束后及时出稿。“当时对时效性要求很严,大家采写的时候精神都比较紧张”。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比赛的圆满成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据公体部主任许大庆回忆,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对于体现合肥学院在承办大型赛事上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当时,市委市政府选择合肥学院作为比赛点的确认时间较晚,在紧迫的时间下,学院必须要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对比赛流程和场地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解。”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赛事的承办,学院相关负责人亲自到浙江海宁——第十三届亚洲轮滑锦标赛举办地进行考察、了解。在考察队伍回来之后,学院立刻对体育馆的设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不仅维修了主馆地板,甚至还重新换了副馆的地板,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比赛要求。比赛场地的准备只是基础设施的落实,在比赛外部环境上,合肥学院更是做了相应的调整,绿化的完善也使合院的风景更加美丽。而安保工作方面也着实加强了力度,将安保人员分为保安、公安、交管三个部分,分别负责门口接待、交通秩序维持、突发事件处理。此外,为增加比赛的便利和提高比赛的安全系数,合院还设立了后勤保障、医疗保障、门禁管理等部门进行水电、保洁、茶点工作,医疗事故急救工作以及秩序维持等工作。在比赛中还制定了非常完整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此次轮滑锦标赛的工作万无一失。         此次赛事对于合肥学院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比赛的完美落幕不仅充分地体现了合肥学院在组织策划能力,为合肥学院以后在承办大型赛事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加强了合肥学院内部机构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以学院为单位与政府及相关的活动负责人的沟通和交流。同时,经过比赛的宣传效果,对于合肥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相对的提升。   一个社团:运用新媒体为公益护航       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协会,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成立于2004 年,是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事业发展”为宗旨,在合肥市红十字会、院团委的领导下,依托与合肥学院公共事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由合肥学院大学生自愿组成的公益服务性社团,是合肥学院红十字会下设的学生分会,合肥市红十字会高校志愿服务队。       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每年都会组织两次无偿献血活动,每次获得的献血量可达120000ml以上,年献血量可达240000ml以上。2012年5月,协会组织开展“六•一”为肥东阳光小学留守儿童捐献的活动。同年12月,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志愿者们走进庐阳区杏林街道丽都社区,参加由安徽省红十字会,安徽省文明办,新浪安徽主办的“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快乐连心棒,幸福门对门”项目,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日常安全用药指导,社区居民应急救护需求问卷调查等内容。         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自2004 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事业发展”为宗旨,除了每年组织两次无偿献血外,还先后开办了卫生救护培训班,用图片和文字向全员宣传卫生、医疗常识;在运动会上设立医疗急救小组;在艾滋病宣传日为省红十字会义务宣传预防艾滋病。她的本职工作本来只是这些,但是本着志愿服务的信念,她一次又一次的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寻找需要受助的群体,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校园内外。         之前的红十字会,存在宣传力度不足、传统的宣传方式过于狭隘等问题,信息不流通的她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将阳光遍洒到更多需要温暖的地方。2011年的夏季,时任红十字会北区会长的建工系2009级学生潘春雷,偶然间发现作为新媒体的微博力量非常强大,通过微博的转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社团活动,社团与社会众多公益组织形成的信息对接便于寻找公益服务的项目。鉴于此,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公众微博诞生了,并关注了社会上的许多公益机构。通过这些公益机构,及时掌握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讯息,自此社团与社会接轨,这也开启了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将爱接力到底的马拉松之程。         2012年2月19日这天,一条紧急求助信息在网上发出:马婉瑜,一个仅有26个月大的女孩,被诊断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合肥市肿瘤医院已经下发了两次紧急病危通知,目前急需AB型血小板配对,以维持小女孩的生命。         看到消息后,红十字会的成员们迅速在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微博、校内论坛和其他各大论坛广发求助帖。由于信息传递及时,该院师生得知消息后纷纷积极响应,先后加入这场生命接力,大家在红十字会协会的带领下组织成立了12人组成的“AB型血互助团”。2月21日,互助团第一次为小婉瑜捐献血小板。3月14日,小婉瑜病情出现危急,急需再次输入血小板,在互助团负责人袁映凯的组织下,合肥学院互助团成员先后有十余人赶赴中心血站,却皆因身体条件等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找到血小板的合适捐献者。当晚,红十字会协会和互助团迅速动员全院各系学生会、社团及志愿者服务队、各兄弟高校的社团等组织都先后加入这场“爱心传递”活动,他们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网络呼吁、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来紧急寻找合适的血小板捐献者,几十名“AB”血型的志愿者在这场生命接力中迅速聚集在一起,来为小婉瑜的生命保驾护航。次日早上,志愿者们纷纷赶赴血站进行了血小板配对,终于在15日为婉瑜成功输入了合适的血小板。         经过一场与时间、与生命的拉锯战,小婉瑜如花般的生命在红十字会协会成员们与志愿者的呵护下,美丽顽强的绽放着。一切并没有结束,合肥学院“AB型血互助团”成员的队伍一直在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后,互助团成员们也一直关注着小婉瑜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带去生命希望。         红十字会的爱心传递之旅还在继续。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红十字会协会再次利用新媒体搜寻公益服务群体。         2012年12月初,一条寻找受助小学的求助帖在肥西论坛上发出,帖子发出后很快便得到了网友“潭冲书苑”关于推荐贫困小学肥西三河镇木兰小学的信息。         为了尽快核实木兰小学的真实情况,及时开展援助工作。12月14日,红十字会协会的会长潘春雷联系其他两名合肥市大学生,冒着冷雨辗转近五个小时亲自前往木兰小学进行实际调研活动。木兰小学是合肥市留守儿童之家,这里90%左右的学生都是留守未成年人,教室里摆放着破旧的桌椅,图书馆的书架上仅存放着两百余本图书,空旷的校园几乎没有体育运动设备和场所,孩子们只能在教学楼前的一块泥巴地上玩耍。艰苦如斯,他们在木兰小学副校长房后年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查,回校的当天晚上,三名志愿者便把材料整理完毕,随即他们又把木兰小学的“”燃梦想(一人一本字典)项目申请书成功提交给麦田教育基金会,三天后该项目便成功通过审查,获批字典126本。           为了更好地对贫困小学进行帮扶,大家还自发组建了公益团队合肥“A加A”帮扶团,并创建“A加A”帮扶团微博,红十字会的成员们再次投入到微博事宜的管理中,积极做好联络工作。2013年2月19日,帮扶团的一则《带上爱返校》的微博得到了省内各所高校大学生广泛的爱心转发,红十字协会呼吁,希望大学生在回校时能够带上几本家中闲置的中小学读物,为木兰小学的学生们提供急需的图书。在帮扶团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那里的学生们陆续不断地接收到了来自大学生、社会爱心人士汇聚而来的“圣诞礼物”、“麦田字典”、“扬帆图书”、“新年新衣”等爱心捐赠。不过,木兰小学只是一个试点,还有很多像木兰小学一样的条件艰苦的学校急需大家的帮助。帮扶团的规模也一直在扩大,现如今吸引了合肥市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加入。         近年来,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不断的践行其服务的理念,关注校园,关注社会,在微博等新媒体的推动下,进一步扩大公益事业的范围,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组织:团结志愿力量为服务导向       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简称青志联。是在合肥学院院团委领导下的校级志愿者组织,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学校党政工作重心,坚持在学习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提升,以广大青年学生为本,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到2013年12月,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共计开展活动410余项,为社会提供了超过 206340.6小时的志愿服务,涉及社区服务、赛会服务、绿色环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建文明校园”活动等方面。现经学校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6639人,包括青志联在内共有25个志愿者组织,建立了58个长期的志愿者服务基地。         自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青志联)创建以来,它所参与策划、组织的活动便不计其数,其中尤以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等活动具有代表性。一步步走来,青志联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都被记录在册,不知不觉,已收获了累累的果实。         2013年7月,青志联首次组织全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活动中,青志联共组建了22支重点团队以及五百余支院系团队共3000多名大学生深入农村、街道、企业等地,实地进行调研、支教工作。志愿者对外界的形象充分展示了合肥学院学生地良好形象,促进了“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结束后,为表彰志愿者的付出,青志联还组织评选出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了“三下乡”的表彰大会工作。         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北纬31°合肥首届花卉节在合肥市包河区牛角大圩开幕。为倡导文明旅游,青志联招募100名志愿者奔赴牛角大圩进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五一是旅游高峰期,我们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现场的秩序、劝导游客文明旅游,疏导游客、避免拥挤以及指挥交通等方面内容,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学院团委老师笪春年说。

        记者了解到,牛角大圩五一当天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三天接待13.9万人次。为了维护景区旅游的安全和秩序,志愿者们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从花展大厅里到马路上,还有花道边、停车场,到处都有合肥学院志愿者的身影,随时提供维护交通秩序、提示游客爱护花朵、指路、向游客推荐最好的旅游路线等专业的服务。五一期间天气发生变化,志愿者们既要顶着烈日维护秩序,变温时同样要在室外服务。       “我已经大三了,像这样闲散的五一不多了,所以报名参加了这次志愿服务”,教育系2011级学生晏晶晶说,五一假期她放弃了回家机会,在牛角大圩的志愿服务中,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假期。特别的是,她的男朋友也和她一起报名参加了这次志愿活动,两人在美丽的花海进行了别样的约会。       “我负责的是维护公交站的排队秩序”,管理系2011级学生李雨告诉记者,五一期间游客特别多,尤其是一些放假的学生都想趁着假期来看花海,公交站的队伍绕了一个又一个弯还在不断加长。“不过年轻人居多,大家都挺自觉的,我们基本就在旁边看着就行。”这三天的志愿服务中,李雨还碰到了不少过来游玩的同学,“他们对我的工作都很佩服,感觉很自豪!”           一转眼,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已经发展到了第六届。在这学期中,青志联组织迎新招新、共建文明校园活动、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类赛会志愿者招募等等活动,有条不紊地为学校各类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青志联自身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没有完全利用好网络工具及时的传达志愿活动信息,志愿活动的范围狭小,承接的大型赛会等活动量小等,很多问题依然存在”,青志联主席郭如微说,“每一个组织、团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相信,问题终究是能够解决的。”       据悉,截止2013年12月,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共25个,本年度共计开展志愿活动403项,其中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比赛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基地58个,在包括经开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社区内开展了社区教育、卫生、法律的方面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7338小时,其中经学校规范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639人,已形成 “党政支持、团学组织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新格局。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许不需要多少的丰功伟绩来衬托,只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件事,亦或是一个社团,一个组织,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对这个理论的实际践行。而同时,一个时刻铭记社会责任的大学生,他的梦想的实现也就不会有多远。(宣传部 团委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刘意 王妮佳 周红玉 郑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