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大院

24.07.2015  08:11

  从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向市区行进不到20公里,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间,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庄园”,就是谭家大院。

  谭家大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有明显的皖南建筑风格,黑瓦白墙在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稻田掩映下,尤显突出。新修的三口到饶村的公路位于大院的东北,大院南边距黄山风景区北大门8公里。

  据黄山区文化委负责人李军介绍,谭家大院曾是当地谭氏望族的一座宅院,典型的徽州古式建筑,将砖雕、木雕、石雕等高超技艺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群风格古朴典雅,彰显出文化底蕴丰厚的徽派建筑特点。“现在你们看到的大院气派宏伟,但十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乱糟糟的倒塌破败的屋子,当地不少人把它当作放牛时暂歇的地方,牛粪遍地,臭味熏天。 ”李军说。

  原来历经几代后,谭氏族人迁居他处,谭家大院逐渐破败,直到2002年,当地一位企业家看中这块“宝地”,购买下来,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花了几年时间,逐渐复建成功,有些地方还加入特别的改造。大院由正房、书苑、佣房、伙房和园林小景构成,踏入正门,庭院中假山林立,曲水流觞,花木掩映,一派江南园林景象。过石桥,即是正房,正房坐北朝南,为五间三进式,上下两层,约400平方米。穿堂两侧各设一房,应是曾经的眷属居室。穿堂与正厅有四扇木雕门相隔,为正厅营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穿堂和正厅间设有天井,既便于采光,亦有取古徽州“四水归堂”聚财之吉祥寓意。最为特别的是,大院大门朝东,而不是我们习惯中大宅大门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据当地人介绍,这样的建筑样式,可能与当时的风水学有关。

  目前,谭家大院已被列为黄山市“百村千幢”徽州古建筑重点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大院其中的一间大屋,被设为黄山区民俗非遗博物馆,展陈面积约500平方米,非遗展品700余件,有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草龙、徽州三雕、轩辕车会等等。

  在重修大院时,设计师独具匠心地在大院门前开了一弯小河,上有曲延的石桥,小河与当地的水系连成一体,每逢下雨,行走在桥上,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远处雨雾笼罩的青山、稻田,让人恍如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