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涯 随 感

02.03.2015  17:38

慰问:

  日前看到一篇有关黄梅戏发展史的稿件,其中提到建国初期,新组建的黄梅剧团前往抗美援朝前线和深入厂矿进行“慰问演出”。译文用的是“condolence performance”, 感觉不妥。Condolence 的意思是an expression of sympathy with another's grief(对某人的忧伤表示同情), 这样就背离了morale boosting(鼓舞士气)和 greetings expressing(表达问候)的原意。翻开汉英字典,其中对慰问的解释有:visit (the sick/distressed);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 extend regards/greetings (to); convey greetings (to)。在所举例句中,有“慰问灾区人民(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 the people in disaster-stricken areas)”;“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condole with the victims’ family on their misfortune)”;“请向他们转达我们亲切的慰问(Please convey to them our sincere solicitude)"。在所给出的词组中有“慰问团”,“慰问信”,“慰问演出”中分别是 “visiting delegation/group (sent to convey greetings and appreciation”,“letter of consolation/sympathy”和“special performance as an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and appreciation”。然而,对于一些中特语言词汇,中英字典所给的基本只有解释没有对应翻译。参照国外对“感谢信(thank you letter)”的用法,建议使用“thank you performance”。 而原译的“condolence performance”似可只能用于葬礼上“哀乐”演奏,因为“condolence”除了慰问,还有哀悼的意思。

国家级/省级:

  在合肥市及开发区的外宣材料中常出现有“某某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句子,而对应“国家级/省级”的译文有一些为“national-level/provincial-level”。所谓“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并不是与“国家/省”同级的开发区,而是各地规划建设并报中央及部委/省级政府批准认可的。由于母语的影响,目前我们的翻译或多或少还停留在字词对应的层面,译出来的东西如细细推理,有一些应该归类于“国际玩笑”。不说国家级的开发区,就是省级的开发区,也没有一个有着与省政府同级别的政府管理机构,可能连副省级的也没有。据我所知,合肥市高新、经开、新站的管理部门都是副市级的架构,却又分别隶属于所在的行政区划。在网上与主流媒体比对,少有用“-level”的(除了部分地方政府自己组织的介绍译文)。因此建议用“national/provincial development zone”或“central/provincial government approved zone”。

国际:

  “国际”对应的翻译,毋庸置疑,大多为“international”。如“上海是座国际大都市(Shanghai i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但在具体语景下,一味将“国际”译为“international”却不太妥当。如:XX与十几个国际城市缔结友好。分析一下,这十几个城市中也许有一些是国际性城市,但不能全部都是国际性城市,从整体来说只能是些国外城市。合肥市在外宣材料中将友城分为国际友好城市和国外友好城市,这里的国际也不宜译为“international”, 而是要用“foreign”。如果这里的中文将“国际城市”也修改成“国外城市”,使源语和靶语达到统一就更加完美了。

“六安路”与“六安路小学”

  对于路名翻译,国家和联合国都有规定: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等其他外文译写。违背上述原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因此,对于路名翻译,无论专名和通名均以音译对应,如“六安路”对应的英译是“Lu’an Lu”,这样的处理,仍可看出专名和通名的区别。在合肥市电视新闻的稿件中,有时会出现类似“六安路小学”等将路名当专名用的现象。这时的处理,就要将整个路名当专名,将“小学”当通名用,拼写成 “Lu’anlu Prim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