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授以蝶翅为材料,创作百余幅精美“蝴蝶画”

24.09.2015  08:43

   一幅可用数十种蝴蝶

  张汉鹄老人是安农大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退休教授,今年已经86岁了。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天来到老先生家中,看到门廊两侧墙上挂满了精美的画作。乍一看似乎是笔墨描绘的国画,仔细一看却发现质地和色彩非常独特。张老拿下一幅画放到阳台的日光下,记者一看,画面上鸟儿的黑色翅膀竟在阳光下泛出彩虹般的七彩光芒——只有蝴蝶翅膀作出的“蝴蝶画”才能拥有的独特光彩。

  制作“蝴蝶画”的流程很复杂,需要二三十道纯手工工序,首先要通过软化、展翅、干燥等工序做好蝴蝶标本,然后再将蝶翅作为材料修剪粘贴成画。一幅画最少用两三种蝴蝶,最多可用几十种。蝶翅作画的时候主要作为色块来使用,利用蝶翅极其丰富的色彩、丝绒或者绸缎般的质感、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图案纹理等特点,来塑造“蝴蝶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张老一般会选择不同外形和色彩的蝶翅进行巧妙组合,根据结构和色彩的需要,采用疏、密、厚、薄交错的方法来作画。

  “你看,这幅孔雀图,用了十几种不同的蝴蝶翅膀,才能把孔雀羽毛的光彩夺目表现出来。画上的白色主要用白色的东方粉蝶制成,黄色部分用黄箭环蝶做成,尾巴用了雨带凤蝶、巴黎翠凤蝶、红珠凤蝶等七八种蝴蝶的翅膀做成。再看这幅猛虎图,虽然老虎的斑纹主要是黑黄两种颜色,但是为了体现斑纹的细微差别,我还用了金裳凤蝶、中华虎凤蝶等六七种蝴蝶翅膀。”张老向记者介绍。

   作画过程就像“刺绣”

  “我老伴会十字绣,她开玩笑说,我作蝴蝶画也跟刺绣似的。”张老说,由于蝶翅上都有鳞粉,动作或呼吸一重就会对鳞粉造成损失,所以作画的时候动作和呼吸必须非常轻柔,简直就是蹑手蹑脚。在张老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一整排的工具:剪刀,镊子,刻刀,排笔……

  张老还给记者拿出了他的“材料箱”:几纸箱还没有使用的蝴蝶翅膀,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盒子里,里面的翅膀在阳光下泛起美丽多彩的光泽。

  除了两面墙上的“蝴蝶画”,张老还有一柜子的收藏。这些画都是张老退休后用蝴蝶翅膀结合国画技巧制作出来的。从70岁开始制作,到今年86岁, 16年间他一共制作了120多幅“蝴蝶画”,可以说每一幅都凝结了老人的心血。

  张老告诉记者,“蝴蝶画”是中国独有的画种,是唐太宗的弟弟唐滕王李元婴始创,其技法最初只在宫中相承,后来流传至民间。中间有过失传,到了明清时期又“复活”了,但是会做这个画的人一直非常稀少,鲁迅先生曾经称之为“缺门、独门、冷门的文化瑰宝”。在合肥,目前真正能够大量制作蝴蝶画的可能只有他一人。

   已经举办过一次画展

  而张老之所以能够坚持制作大量“蝴蝶画”,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让他能够有机会收集大量蝴蝶标本。虽然他是茶学专业的专家,但是从小就喜欢蝴蝶,每次到山地茶区考察的时候,都会带上工具捕捉蝴蝶,回来后精心做成标本。40多年下来,他已经收集制作了国内400多种数千个蝴蝶标本,张老一方面从这些标本里梳理制作出重要的学术资料“安徽山林地区蝴蝶名录”,另一方面将制作标本时产生的大量破损蝴蝶翅膀当成了制作“蝴蝶画”的材料。

  “制作完蝴蝶名录后,我看剩余的蝴蝶翅膀还有几个纸箱,其中一些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觉得就这样浪费太可惜了。一直到我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学了国画,才想到将蝴蝶翅膀与国画结合起来作成‘蝴蝶画’。”

  张老对记者说。张老说,由于在省内找不到老师,所以大部分技巧还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光是胶水我就尝试了好几种,最后发现还是用木工的木胶比较好,因为可以防止生虫。目前,国内的蝶画有好几种流派,风格各异,有的看起来像水粉,有的像油画,但是我主要还是国画风格的。”张老认为,这是最有中国特色的。

  据了解,张老已经在三国遗址公园举办过一次蝴蝶画展,目前他还在摸索新的制作技巧:“为了防虫,我将所有的蝴蝶画都用塑封机进行塑封,但是目前合肥能买到的塑封机尺寸都有限,所以我的画都不太大。下一步我想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后,再去创作大尺寸的蝴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