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探索农企政三赢的“土地托管”新模式

30.01.2017  11:01

   中安在线讯 从种到收,农民只需把种子化肥采购好,外加必要的田间管理,其他的只需要跟合作社一纸协议,每亩地一年还能少花六七十块钱……才刚过了年,初尝甜头的农民、政府和农机合作社就正在谋划着由“半托”向“全托”模式的转变,“在政府的引领和监管下,农民或将土地直接托管、或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农业收益分红直接打卡,农民彻底放下锄头。”当前,一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土地托管”新模式,正在蒙城县悄然兴起。

  三义镇农民正在利用收割机收获玉米。胡卫国 摄

    农民少花钱种地更简单

  “政府实行土地托管,我们农民真是从中尝到甜头了。”蒙城县双涧镇老集村黄庄村民组村民黄春杰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实行土地托管,农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收割费用由每亩80元降至60元,灭茬由每亩30元降至20元,播种由每亩50元降至40元,加上政府每亩20元的补贴,每亩地每年午秋两季收割、灭茬、播种等最少能节省几十元的支出。

  去年中秋节刚过,蒙城县岳坊镇葛韩寨村村民葛维喜就打电话给村支书葛建芝,把自家十几亩地的玉米拜托村支书帮忙。葛维喜在马鞍山务工,专门回家秋收秋种不划算,葛建芝在村里成立了路康农机合作社,可全程代管他家的十来亩地。地里的粮食卖了钱,除了种地成本和托管费用,葛建芝会把土地的收益直接打到葛维喜的银行卡上。

  去年,在农机部门经过多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蒙城县出台了《2016年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与行政村签订农业生产耕、种、收全程作业服务合同,实施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随后,该《意见》便在蒙城部分乡镇试点实施。

  蒙城县里的这份《意见》,被当地农民、农机合作社和乡镇干部称为“土地托管”。

  “我家的15亩地,成本至少能省千把块。”黄春杰说。

  “往返路费不说,秋季连收带种,要耽误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的工资就要小两千块。”相比黄春杰的算法,葛维喜感觉更划算。“现在土地可以‘全托’,地里的收入没减少,打工也没少收入,还不要劳累了,真是解除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头之忧。”说起家乡实行的土地托管政策,葛维喜满心的欢喜。

  岳坊镇农机应急分队 葛新爱 摄

    农机少跑路机主更挣钱

  “农机合作社成立7年多,虽然农机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收入没怎么增加。”黄波是一名农机手,也是蒙城县双涧镇黄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往年,他的农机在作业的同时,外地的、其他合作社的农机也在作业,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一台农机在村北收完一块地后,往往要绕路到村南收另一块地,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遇到小麦倒伏,就会更浪费时间。收割机到处跑找活干,农民追着收割机到处跑,镇村干部则紧盯着灭茬、禁烧,整个田头乱成一锅粥。

  “去年,合作社的收割机分片包了老集村6200多亩地。”黄波说,农机大面积连片作业,收的快,种的快,“快,让合作社抢占了市场先机。

  “去年秋季作业,一台收割机的收入是两万元,而今年秋季只用了一半时间,就有两万元的收入,”黄波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效率提高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效益,收割机还能奔赴外地多赚钱,农机手的收入肯定还会增加。

  岳坊镇路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2015年4月才成立的合作社“新兵”,今年实行土地托管后,收入由去你的50万增长至今年午的80万元,让合作社负责人葛建芝欣喜不已。“没实行土地托管时,一台收割机一天只能收获七八十亩地,托管后保守地算,一天也要超过100亩。”葛建芝说,目前合作社40余台大型农机,在完成本地作业后,大多去了河南、山东等地,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农忙时节作业时间越长,经济收入就越多。

  岳坊镇葛寒寨村大型农机正在实施深松作业。胡卫国 摄

    政府少操心管理更高效

  在黄波农机专业合作社里,蒙城县双涧镇分管农业负责人李峰说,全镇14.67万亩地,在去年10月9日就全部收种完毕,而附近没有实行土地托管的乡镇,至少晚了一个星期。

  为实行“土地托管”,双涧镇在去年午收来临前,就购置了一批农机,全镇各类农机近4000台(套),专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达40余家,基本达到了一村一个合作社。为明晰各方权责,由村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协议、农机合作社与农机手签订协议、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机手缴纳作业质量保证金等,实现乡镇总管,村监督合作社、合作社监管农机手,保证作业质量,为秸秆禁烧打下良好基础。

  “土地托管带来的不止是农民与农机合作社的双赢,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李峰说,根据农机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农机合作社每年向村委会缴纳一定的公益金,用于解决村集体修桥、铺路、扶贫等公益事业。

  如今在农村,很少能见到年轻的劳动力了。常年外出打工,多数年轻人已很难再像父辈们那样靠土地安分地生活在农村。“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再过若干年,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呢?”岳坊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楚梅说,传统的耕作模式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大部分以家庭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释放农村的生产力。

  “去年午秋两季秸秆禁烧,我们镇村干部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楚梅说,岳坊镇现有耕地10.7万亩,以前禁烧时,为防止收割留茬过高,干部们要盯住每一台农机。现在实行土地托管,只要抓住农机合作社这个“龙头”就行了。镇村干部一改过去对农机和农民的严防死守,抽调出精干力量,帮助农村老弱孤寡等弱势群体抢收抢种,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土地托管不仅密切了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关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蒙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生产变革职业农民涌现

  当前,在蒙城县,大家用“农民得实惠、干部得民心、合作社得发展”,来形容土地托管带来的好处。

  为进一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镇村的支持下,葛建芝正在尝试在“耕、种、收”基础上,在土地托管中又加入了播种、打药、施肥、运粮与销售环节,从购买种子到最后卖粮,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单个农户耕种土地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合作社统一购种、打药、施肥,由于量大,可以从厂家直销,省去了中间商的利润,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葛建芝说,目前全村已有10余家农户从中受益,积极要求加入进来的农民不断在增加。

  作为蒙城县实行土地托管的重点乡镇,岳坊镇党委书记葛永告诉记者,土地托管是由原先实行的“田保姆”等一般性农业服务向规模化农业的过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更多地释放,外出打工农民也不用返乡,一家一户不再为无劳力种田“发愁”。同时,那些有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则可以在土地托管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向职业农民、专业农民的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土地托管与土地流转不同,农民在土地托管中的主动性更大,种啥自己说了算,也不用签订长期合同。“作为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托管带来的诸多实惠,易于让农民接受。”蒙城县农委负责人说,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土地托管能高效配置资源,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业生产,转变成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耕种收,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解放劳动生产力,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为今后土地大面积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蒙城县探索的“土地托管”新模式,土地使用权不变,变的只是服务更优,农业现代化步伐更快。(通讯员 葛新爱 记者 王少峰)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少峰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