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善策推进义务教育

12.08.2014  06:54

  【编者按】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收到870件代表建议,其中105件涉及教育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列入重点督办计划,由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督办。杨言府、陶洪、张丽、戴霞等领衔提出建议的省人大代表,在建议中突出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本期《人大视窗》邀您共同关注这些建议的主要内容及办理情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建议点击】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诸多的新问题。如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乡镇学校和部分城市学校空心化现象明显;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缺失,教育活力低下;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择校现象严重等。省人大代表杨言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领衔提出《关于维护教育公平和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建议建立骨干教师流动和支教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培养评选系列。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要。 ”杨言府代表认为,应当在教师职称和骨干教师的评审条件中,加大对辐射带动作用考核的力度,把在乡镇和薄弱学校支教一年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开设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历作为必要条件。他同时还建议,应当建立“县区级优秀青年教师-县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特级教师”的骨干教师培养评选系列,培养遴选向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建议切合我省基础教育的实际,很有针对性,价值很高。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建议对加强我省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据悉,近年来,我省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实施教师补充和培训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政策,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师资水平。数据显示,近三年各地调整薄弱学校校长2677名,交流教师66195名。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对代表建议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该厅将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从制度上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积极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培养评选体系,实现校长任期交流制度。

   合理安排学校布局 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建议点击】

  省人大代表陶洪是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的一线教师,通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生源不断减少、学校校舍闲置、教师无学生可教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关于加强基层教育管理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中,他建议教育有关主管部门对我省的农村、城市基础教育状况进行普查,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校布局,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名校与基础布局学校的统一管理,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代表建议主要是围绕提高农村基层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展开,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了实现的形式和渠道,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我省自2000年以来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审批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根据国家要求,2013年我省重新编制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到2015年,与规划前的2012年相比,小学由调整前的10939所减少到10255所,减少684所。在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截至去年底,我省有1393所优质学校以这一方式与2121所薄弱学校进行了捆绑发展。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以提高农村基层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重点,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调研,了解掌握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方便就学、提高效益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区域内组建合理均衡的教育集团,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控制班额降低择校

  【建议点击】

  省人大代表张丽是宣城市的一名一线教师,她对基层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关注已久。在实际工作和走访调研中张丽发现,一方面城市适龄学生大量增加,学校容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学生纷纷涌入城市,寻求优质教育资源,使得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在她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中,她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城区中小学建设的财政投入,扩充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及时化解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代表建议针对如何顺应农民进城需要,逐步消除城市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措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控制班额,降低择校。

  据悉,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配置方面,我省将继续加大对皖北地区、大别山区、贫困地区等区域的支持。其次制定配套措施,加快城区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校长“无行政级别”、教师“无校籍管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在规范办学行为中,我省继续加大对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乱订购教辅材料的查处力度,对乱收费、滥发教辅的学校责任人一律实行先免职再处理的方式。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滥发教辅等行为。此外,我省还将加强对市县区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从工作机制上进行促进。

   落实划片招生 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

  【建议点击】

  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一直是百姓关心、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也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省人大代表戴霞在调研中发现,某薄弱学校连续三年初中招生计划都未完成:2011年区分配招生计划316人,实际招生120人,2012分配招生计划306人,实际招生121人,2013年区分配招生计划230人,实际招生72人。班级数量不足,学生人数较少,造成了学校预定的教材多余、教室空闲、教师无课带,浪费教育资源。因此,戴霞提出《关于让划片招生落到实处给薄弱学校以生存空间的建议》。

  戴霞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间的轮岗交流,缩小学校办学差距;对各校招入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学校与个人进行严处。

  “提出的四项措施,对如何将义务教育划片招生政策落到实处很有启发。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在入学时,落实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实行招生政策、计划、范围、程序、录取方式、录取结果“六个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升入高中时,规定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标80%均衡分配到初中,鼓励支持省级示范高中联合招生。目前,我省义务教育择校比例控制在5%以内,部分地区实现了“零择校”。

  下一步,将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划片招生的措施和办法,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划片招生,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查处力度,保障这一政策的落实,同时将从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均衡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