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一强”】守护扬子鳄

29.08.2019  03:4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初秋的泾县昌桥乡,还带着夏的余温。草深没过膝盖,沿着蜿蜒的小路走来,一片宽阔的水域映入眼帘。

  “”!捧着一盆河蚌,志愿者用力敲击着石块,想要用清脆的声音吸引扬子鳄的注意。不消一会儿,一颗灰褐色的小脑袋探出水面,警惕地环顾四周。

中桥片区团结水库 顶着绿藻的扬子鳄在池中游动 五月的团结水库

   绿水青山间的生态栖息地

  这里是位于安徽省泾县的扬子鳄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已近40年,因多年禁入,水库边长满了青草,淡淡的清香,闻起来很舒服。

  “运气好的话,今天能看到扬子鳄!”话音刚落,胸前挂着“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巡护员”牌子的黄学兵迎了上来。

  今年57岁的黄学兵是保护区“老人”了。1986年起,黄学兵就跟着父亲在中桥片区做养殖业,当起了义务巡护员。父亲去世后,他便“子承父业”,在这里扎根下来。

  刚走近团结水库,记者就看见一条身长近2米的扬子鳄爬出水面,趴在池边的石头上晒太阳。“这条是野生的,很机敏。”黄学兵说道。

  “噗通”一声响,只见水域激起一片水花,黄学兵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只扬子鳄下水了。“扬子鳄认生,人一多,它们就跳水了。”黄学兵说,这几日巡护时经常能看到这只扬子鳄浮在水面,天气再热点,它们的活动区域还会扩大。

  据昌桥乡乡长董洪林介绍,这片扬子鳄保护区早在1982年就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为国家级。目前,泾县的扬子鳄保护区涉及4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共500多户1400多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建立了扬子鳄保护站,在村一级聘请巡护员,并通过有偿流转的形式,对重点水面和林地分别实行禁捕、禁伐。

  团结水库旁是一片片稻田,除了野鸭水草丛里游弋,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鸟类在此处定居。董洪林说,这种“野鸭与稻田共作”自然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产出的稻米质量好,乡里的生态大米品牌已获省农业部门无公害认证,给乡里的老百姓增加了一笔收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专题】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