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八:江汽集团:为中国品牌育人奠基

29.12.2014  11:02

拥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年产销各类汽车近60万辆、销售收入400亿元,轻型商用车出口连年保持中国品牌销量第一、乘用车出口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六……如此骄人业绩和品牌形象,彰显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作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业主力厂商的地位和实力。江汽人说,“江淮汽车”在典型的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汽车业崛起和高速发展,得益于他们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

1991年,江淮汽车集团在公司生存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挤出300万元建立职工教育中心,2002年成立了企业大学——JAC大学,多年来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先后投资2亿多元进行各类项目建设,发挥了企业办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江汽人说,他们这里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产品生产线,另一条是人才生产线。

建立“三大体系”,为兴办职业教育引路护航

江淮汽车集团构建了严密有序的职业教育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资源体系,倡导员工终身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体系化管理使全员职业教育在企业落地生根。

集团成立了职业教育推进委员会,JAC大学具体负责职业教育工作,下设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和负责公司培训的员工培训部等部门;各子公司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职业教育推动部门,并在基层单位设立培训专员达100多人。

集团引入了国际标准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坚持实施“40+4”全员培训制度,即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再加4小时的学习;设计了员工“五级双通道岗位成长”路径,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设计为管理和专业技能两个通道,每个通道上又划分为五个职业等级,每个等级匹配岗位应知应会的课程。每年员工成长路径考试达12000余人次。

集团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等方面保障教育资源。目前拥有15000平米的实训中心以及汽车装调与检测、汽车电子等多个实训区,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达1200人,建立覆盖公司全部岗位的培训课程近200门。

变招工为招生”,从源头抓职业教育

江淮汽车集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管理前移。

集团以汽车学院为平台,开设企业所需的汽车类相关专业,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积极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打造出一支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岗位锻炼实行“顶岗实习”制,达到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一致;对学生强化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截至目前,江淮汽车集团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1.4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水平

江淮汽车集团持之以恒地抓好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通过举办各类技能提升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等,使员工职业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利用“40+4”开展全员培训、岗位练兵等系列培训活动;以赛促练,定期举办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积极参加省赛和国赛;推行“师带徒”、OJT在岗训练法(在日常工作中上级对下属的岗位指导);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员工岗位成长为驱动,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技能;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各类职业经理培训,精心策划高管团队、车间主任、营销经理等训练营,提高职业经理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三年来,江淮汽车集团举办各类岗位技能培训班417期,累计培养高级技师52人、技师383人、高级工1707人,公司员工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1人,获国家级大赛奖项10人。通过人才引进、自我培养、送培和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多渠道培养人才,员工学历层次也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江淮汽车拥有博士8人、硕士758人、本科生8840人,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57.4%。目前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2个,大师68人,538个攻关课题。集团于201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合芜蚌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国家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荣誉称号。

置身于伟大变革的新时代,江淮汽车集团有志于在汽车行业率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跨越。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必将伴“江淮汽车”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