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少活动家园”为社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4.07.2015  19:53

  每天,老人在这儿看戏、打牌、健身;孩子放学后写作业、看书、参加课外兴趣班……这是资源整合后的合肥市三十头社区“老少活动家园”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场景。

  为满足群众生活和学习需求,三十头社区建成实施了公益性社区“老少活动家园”民生工程建设在完成上级要求部署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老少活动家园”内容,形成自身特色,打造服务品牌。多项措施,让“老少活动家园”为辖区居民搭建起一个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托”的功能平台。

  抓民生导向。老少家园着眼于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与学习需求,结合民生工程要求,抓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建设,为社区适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可靠的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小剧场、棋牌室、健身室,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方便就近的文体康乐活动场所,开展培训讲座,为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实用的学习培训活动场所,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让社区居民可选择的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抓资源整合。通过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建设,将各社区原有的“亲子家园”、“快乐学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人口学校”、“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服务场所的设施、人员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资源整合还带来了器材设施、场馆使用率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知晓率、满意率提高的好处。

  抓融合共建。简章立制,为居民提供规范化、人性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开展民生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增进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建立相互间的良性互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融入度,促进社区居民“共同体”和幸福家园的形成。

  抓强化队伍。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社区专职工作者进一步树立贴近居民、为民服务的理念,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同时,由于社区“老少活动家园”的服务人员以志愿者为主,以此带动社区志愿者建设,条件成熟可逐步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职业社工,从而探索建立“社工+义工”的社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通过一系列措施,“老少活动家园”将为打造“智能社区”,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功能,为建设新站区特色的“幸福社区”添翼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