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四位老乡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03.09.2014  09:06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民政部同期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其中4位安徽籍的抗日英烈名列其中,包括无为人戴安澜、合肥人蔡炳炎、滁州明光人吴继光,以及祖籍合肥的阚维雍等。

  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

   戴安澜:远征缅甸美名扬

  “按辈分来讲,戴安澜将军是我爷爷。 ”昨天下午,无为县洪巷乡练溪社区党总支书记戴晓进告诉记者,他和戴安澜同属一个宗族。练溪社区的风和自然村,是戴安澜出生的地方,他的青少年时期也在此度过。

  如今,戴安澜的后代都已不在当地生活。“今年3月15日,他的长子戴复东还回来了一趟,看看故居修复情况,看望乡亲。”戴晓进说,这些年来,戴安澜将军的长子戴复东、小儿子戴澄东都回来过。“虽然他们都不是生在这里,但追寻父亲的足迹,他们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 ”

  抗战中,戴安澜率部屡建战功。1941年12月,戴安澜率第5军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先锋部队深入缅甸,与英美联军并肩抗日。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于5月26日下午在缅甸北部壮烈殉国。周恩来为他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战胜利后,戴安澜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

   吴继光:名自抗倭名将来

  “刚刚才来的喜讯,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呢?”吴志浩至今还记得得知父亲在前线战死时,母亲的悲恸。时值1937年11月,吴志浩的父亲吴继光,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在日寇一次飞机轰炸中,中弹牺牲。

  吴继光的女儿吴志浩现居住在宁波。多年来,她多次前来滁州明光,了解父亲生前事迹。“父亲的名字就是来自抗倭名将戚继光。”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成国民革命政府,准备北伐。父亲闻讯后毅然奔赴广州投身革命,成为黄埔二期学员。吴继光1925年9月毕业,分配至北伐军,在平定陈炯明,击败孙传芳的征战中屡立战功,晋升很快。 1937年,任58师174旅旅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吴继光接到参战命令,从武汉赶到上海。抢夺罗店、攻打八字桥、增援吴淞.....吴继光在多次恶战中赢得先机。 11月7日,上海、淞江两路之敌夹攻青浦,吴继光率部继续掩护友军后撤,陷入重围。在日军海、陆、空一起狂轰滥炸下,奋力拼搏,坚守三昼夜。 11月9日,吴继光指挥战斗中不幸被敌炮击中,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周岁。 1985年4月27日,民政部为吴继光颁布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国民革命军第131师师长

   阚维雍:断头不做降将军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这是阚维雍在自杀前写下的绝命诗。

  阚维雍(1910―1944)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合肥,迁居广西柳州。先后毕业于广州医科学校、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和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历任国民党陆军教官、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等职。1939年底,阚维雍任国民党陆军第31军少将参谋长,在广西南部与日军作战。 1942年阚维雍任131师少将师长,承担桂西南防务。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阚维雍与友军执行坚守桂林的任务。随后与日军激战过程中,131师伤亡殆尽。 11月9日午后,阚维雍于城防司令召集的紧急会议上慷慨陈词,提出坚守桂林的建议,但未被采纳。遂愤然离开会场,深恨未能完成坚守桂林的任务。当晚,他在师指挥所自杀殉职。时年34岁。国民政府追赠阚维雍为陆军中将,新中国建立以后,他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国民革命军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

   蔡炳炎:喋血淞沪真俊杰

  今天上午,合肥市将举行一场纪念蔡炳炎座谈会。“我和夫人将会带着儿女到会场,回忆父亲的往事。 ”昨天下午,蔡炳炎的儿子,79岁的蔡浙生老人告诉记者。蔡浙生1936出生,在他还不到1岁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奉命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罗店一带守军。 8月26日凌晨,督部向日军主力盘距的陆家宅冲击时,英勇殉国。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对我说过多少关于父亲的事情。他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些照片,两封书信和一只派克钢笔。 ”

  如今,蔡炳炎和夫人赵志学的合葬墓坐落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内。 “我父亲牺牲后,母亲跟我姐姐到前线接灵运回安徽。 ”蔡浙生说。蔡炳炎后来葬在合肥市东郊胡浅村,也就是现在的瑶海区城东街道柳荫塘社区。 1986年,蔡炳炎灵柩移葬到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当年在蜀山烈士陵园落葬时,合肥市政府曾经立碑,碑文是:少怀壮志,才识超群,东征北伐,屡建功勋,抗倭救国,喋血淞沪,江淮俊杰,黄埔精英,蜀陵长眠,青史垂名。“现在目前这块碑已经不在了,因为与现在的墓风格不搭配。 ”蔡浙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