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提升群众“获得感” 兑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承诺

11.03.2016  10:23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也是‘民生财政’、‘和谐财政’。全力保障民生,维护民利,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取向。”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建议,“以普惠制方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地公共服务,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需求。”

      罗建国认为,在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应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比如,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在过去的五年,安徽省民生工程共惠及6000多万群众,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政策实惠。”罗建国介绍,民生工程从最初的政策构想,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安徽人民直接受益。“在民生工程资金投入中,直接发放或补助到人的资金达2105.8亿元,占资金总额69%,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实惠。”罗建国说。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委省政府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农”及其他方面累计实施了4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3051.7亿元,年均增长16%,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5.1%。

      近年来,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民生工程知晓度明显提升,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连续五年保持在85%以上,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是广大干部走基层、访农户,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口号不折不扣加以践行的成果,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了承诺,提升了效能,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罗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