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开门理财 完善预算公开评审

16.03.2015  12:14

      新常态下财政部门要怎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管理好政府部门的“钱袋子”又需要怎样的锐意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对财政工作积极谋篇布局,并对新常态下的财政改革、财政作风建设发表了他独特的见解。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财报改革

      “应该说,2014年财政收支运行符合新常态的要求。”罗建国对盘活财政资金提出新的要求,要将以前年度的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

      “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各级政府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一律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对已经列支的要在2016年底前统筹使用完毕。”罗建国表示,要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启动2015-2017年财政规划,在水利投资运营、义务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领域,深入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积极稳妥地开展国库现金、专户资金和社会基金运作,完善政府资产资源配置机制,变闲置资产为流动资源,把资产资源变成现金和资本流,激活政府各类资源要素。

      “账本”要透明,财政财务都要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常态的描述非常客观,契合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罗建国表示安徽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概括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那么作为财政部门,要真正做到“认识新常态、面对新常态、践行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来谋划、思考、推进财政工作。”

      罗建国认为,推进财政建设、进行财政改革首先需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均应公开预决算,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罗建国表示,专项转移支付、政府采购及财政政策公开,“不仅财政要公开,财务也要公开”。

      他认为,不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要公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财政财务也要稳步公开,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切实通过财政财务决策、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公示,强化跟踪问效和追溯问责,倒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化改革”。

      “坚持开门理财,完善预算公开评审”是罗建国一直强调的,他要求从拓展评审范围、提前评审时间、延长评审周期,推进预算评审由项目评审向支出政策和部门整体预算评审拓展等方面,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完善政府的“预算账本”

      “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加强统筹协调,避免交叉重复。”对于政府的预算体系,罗建国认为需要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加快建立将政府性基金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

      同时,需要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一规范管理,以管资本为主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继续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专项转移支付设立、评估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项目个数,对具有地域管理信息优势的项目,原则上应采取因素法切块分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安徽省财政厅一方面要加强预算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各部门单位应担负起相应职责;另一方面要推动预算单位提高政府采购计划性和需求管理水平。“今年预算下达后,各部门单位原则上要在3月底前统一申报采购计划,并提供详细明确的采购需求。2016年的政府采购预算要进一步编实编细,财政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罗建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