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看隘口——宿松县隘口乡脱贫攻坚侧记

13.12.2017  20:27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九井》诗中的两句,写的就是养在深闺的九井,神秘而传奇。这个景色优美堪比九寨的九井风景区就位于隘口山区。因了飞流瀑布的长期冲撞,自然开凿出九口深潭,即“九井”,冲击的带状河谷称“九井沟”。它以旖旎的风光,优美的传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这里就是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

  近年来,隘口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干部群众唱好“山”字经,做活“山”文章,壮大山场经济,打造山口集镇,建设美丽山村,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喜人局面。

   红色:让大地发烫

  这里是一片红色土地,中共宿松县第一届党代会就是新源村召开。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因此影响这里一代代人民群众奋力拼搏、报效桑梓的感恩情怀。

  红色基因让这片土地开始发烫,许多乡村干部坚守奉献,甘为扶贫路上的“螺丝钉”。他们把使命抓在手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举过头顶,把为民放在心里。

  乡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柴贵龙从政法委机关调去任职之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提升干部工作素质奉献精神的举措,全体乡村干部在扶贫一线充分发挥作用。

  风和村是位置最偏远,情况最复杂,任务最繁重的村,乡人大副主任王凯华下派到村里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任何事都没空过问,短短半年时间,村里面貌大为改观,包括村组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成效。安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方华派驻到小圩村扶贫, 驻村后,便扑下身子寻找脱贫计策,短短70天不到,就走访了所有贫困户,摸清村情民意,把脉致贫原因。并集思广益制订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帮扶工作制度等;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建立种养合作社。在他的心中,脱贫攻坚使命高于一切。

  像这样担当实干、矢志扶贫的干部在隘口乡比比皆是,他们沉下心、扎下根、俯下身,任劳任怨,呕心沥血。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福祉,党员干部一个个都是带着感情去做,带着良心去做,真正与群众“鱼水情深”、“血肉相连”,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党员干部以生命共赴脱贫使命,以奉献成就攻坚事业,铸就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最美风景”。

  “我现在脱贫了”,小圩村贫困户熊章华是个残疾人,因为家庭贫困,老婆带着小孩离家出走,村里干部给他办了小额贷款,建起了养猪场,帮助他发家致富,与此同时,他的老房子倒了,村里给他建起新房,还将道路修到他家门口。谈起未来,他还想扩大养殖品种和规模,老婆听说之后,一向嫌弃他的心情彻底改变了,正想着早点回来。在隘口,这块孕育了革命精神的红土地,无数像熊章华一样走出贫困的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绿色:让山川含情

  “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要在山庄四周转几圈。晨练的同时,看到这些油茶、花卉苗木、经果林一天一个样,心里舒服!”这是花学村二郎河畔的黎同兴山庄杨红梅说的一番话。2015年,她回家乡创业,办起了种植茶叶、油茶、花卉苗木兼种黄豆、绿豆、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立体式农业庄园。

  “还是家乡好,还是田园生活好!” 杨红梅的话语中有着对家乡浓浓的“乡情”。近两年来,黎同兴山庄周边一茬又一茬的贫困户,因缺乏致富手段,杨红梅优先安排他们在基地上干活,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年纪大的搞管理,年纪轻的就安排砌茶园基脚、植树、剪枝、喷药,女同胞就除草、采摘。那层层叠叠的梯字形茶园,用石头砌得整齐划一,人们掩饰在青松翠柏的树林丛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山寨田园风光美丽图案。

  村里的邓志成,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伴患有糖尿病,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还有一个残疾女儿,家庭条件不好,是村里的贫困户。对他家的境况,杨红梅就叫老人到基地搞管理,一年下来有近3万元的收入。“红梅这孩子好,如果不是她,我一个老头子到哪里去寻这么多钱!”邓志城老人高兴讲出了自己心里话。

  有时,杨红梅主动到花学村一些贫困户家走走看看,帮他们走出困境。家在花学村原贩组的吴辇芝,65岁,老丈身体残疾,杨红梅上门看到她家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十分困难,就叫她到自己的山庄去搞后勤服务,年收入有两万多元,解决了她家燃眉之急。

  黎同兴山庄位于美丽的二郎河畔,这里有山有水,水乳交融,环境优越,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山林间有马丁草、野芝麻、苦菜等各种山野菜。常有松鼠、野猪、野兔、野山羊光顾。

  据了解,每年在黎同兴山庄零星干活的乡亲们有30多人,付给乡亲们的工资累计在50万元左右。

  绿色山川,饱含着群众对富裕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可能。

   五色:让未来美好

  黑色系列:乌鸡、黑猪、泥鳅等,绿色系列:旅游、山场、林木等,白色系列:白茶、莲藕、蘑菇等等,隘口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根据实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全乡根据现有规模和基础,正发力主攻以茶叶、生姜、茭白、瓜蒌、花卉苗木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乌鸡、黑猪、黄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九井沟景区、罗遵殿故居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文化生态旅游业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各个村组都开始发动,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清河村村民邓生平办起了大型养鸡场,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养殖黑乌鸡,目前200个贫困户每户得到村里的产业扶贫款500元,鸡苗50只,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明年将重点打造黑乌鸡养殖专业村,更多村民通过养殖,走上富裕道路。

  隘口村通过流转土地,与本县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仙田米业”合作,发展生态有机大米,该村积极盘活和优化闲置资源,利用村集体荒山种植油茶100余亩,预计五年后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

  新源村积极发展特色生猪养殖业,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还种植白茶250余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小圩村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常州老三集团到本村落户,将原集体房产对外租赁,年租金达5万元;还流转集体山场,栽种桂花、樱花、泡桐等特色苗木、种植大棚蔬菜和建立经果林基地。去年,小圩村除光伏发电外,集体经济收入已达6.9万元。毕凉村于2014年建立花卉苗木基地100亩,2016年新增40亩,在销售上得到了扶贫帮扶单位县东北新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万元。新源村大力发展瓜蒌种植业,已种植瓜蒌面积150亩,年产瓜蒌子12000斤,每亩年收入达2500元。其余各村均积极推进本村特色优势产业,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同时,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2016年,全乡顺利完成农村畅通工程51条共计38.5公里。今年,继续实施农村畅通工程29条42.89公里,通过管网延伸、引泉和改造的方式,解决了2020户7072人的饮水问题。截止到目前,全乡贫困人口均已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年,该乡电力投资已完成867万元的建设任务,重点实施了花学、九井沟、新源等中心村的农网改造提升。扩挖当家塘26口,整治河沟11条,恢复小型农建工程79处,改造21千瓦小型泵站。继去年隘口、清河分别实施省、县级农民文化乐园之后,小圩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和体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发电、小额信贷、教育、农村危房改造等等都在有序推进。

  正如乡党委书记李正东所说:“如今的隘口,五彩斑斓、全面发动。关键在人,关键在我们的干部,关键在领导干部的思想能否与上级统一,关键在全体乡村干部的精神状态好不好、作风实不实,必须做到职责必履、时限必守、承诺必行,以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正让山川改变模样,让群众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