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包河区精神文明创建的“微法宝”

21.03.2016  05:03

  中安在线讯 随着微信、微博、大数据、云推送的纷纷登场,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率先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依托新媒体平台,开通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微信,深耕精神文明传播网络阵地。

  “世纪早茶”等微信公众号开展网上文明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芜湖路街道智慧南园”等新媒体气氛活跃,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助推器;“望湖城智慧社区”APP平台网罗辖区幸福故事,增强精神文明新活力……

  及时发布最新动态、传播主流思想、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包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微法宝”。

  滨湖明珠社区工作人员在触摸一体机前,向大家演示微信公众号的使用

   网聚正能量,好人推送成为精神文明传播使者

  打开“滨湖明珠社区”的公众微信号,在“好人推送”的子栏目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身边好人的事迹进行讲述,完成后点击发送,便可推送身边的一位好人。

  对滨湖明珠社区的居民梅林来说,她已成功地推送了一位社区草根明星——黄俊。“黄俊是社区的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梅林表示,接下来,她还想通过微信推荐自己的婆婆唐圣莹。“虽然是一名退休的医生,但是80多岁的婆婆仍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并不断地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身边好人,非常接地气。社区居民参与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阅读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为身边好人点赞,也是对自身道德文明素养的一次积累。据社区工作人员葛燕萍介绍,滨湖明珠社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一共推出了20多个社区好人,其中有一位热心民警和一位热心理发师还被推选成为“烟墩好人”。

  “以前,我们寻找好人的线索很少,挨家挨户地寻找工作量既大又不全面。如今,通过微信评选,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进行分类,让人们学有榜样、行有标杆。搭上新媒体,网络成为培育好人的真正平台,便捷而有效。”滨湖明珠社区党委书记余家平说。

  一把剃刀修剪文明新风尚。滨湖世纪社区70多岁老人付后成,常年坚持为社区的困难群体修剪头发,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他还亲自上门服务。用自己的手艺免费为大家服务,付后成的事迹被拍成微视频放到微信上,立马引起了社会的一阵反响。

  “有个江苏的理发店老板主动找到我们,说他们也想成立一个公益的理发团队。”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李瑞鹤说,“是‘世纪早茶’微信平台把正能量给传递出去的,吸引了更多年轻的人参与其中,这就是网络的力量。”

  表达认可的过程是将身边好人视为榜样的过程,会激发人们内心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正能量。李瑞鹤还表示,通过社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发布善心义举榜、公益达人秀、志愿者风采,传播小善、汇聚大爱。“点赞身边好人,会让文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望湖城小学四点半课堂上,志愿者们陪伴放学的孩子

   开辟微渠道,公益助人打通文明帮扶快捷渠道

  3月16日上午,滨湖世纪社区居民罗兰女士和一群志愿者来到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前的广场,为公益活动“衣旧传情”进行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短短数小时内,200多件服装售出,筹得善款2400元。据罗兰介绍,这是她第5次参与义卖活动,作为一位全职妈妈,社区微信公众号“世纪早茶”给她提供了很多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2014年我从上海来到这个社区,开始是陌生的,但是微信平台把我们集聚到一起。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微信上寻找帮扶的对象,把善款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通过在互联网上创建的平台,延伸公益活动的触角,创新志愿服务方式,迸发社区帮扶新能量,让罗兰以及更多的全职妈妈在社区生活中找到了助人奉献的快乐。

  与此同时,“望湖城智慧社区”APP也吸引了很多高校志愿者的到来。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之后,望湖城小学大门入口的一间教室,总有一些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大学生们在这里陪伴放学的孩子,为他们辅导功课,教他们玩游戏。

  “很多家长没办法准时接孩子回家,社区的微信上很多人提到这个问题,因为有这种需求才成立了四点半课堂,志愿者将在2个小时内陪伴这些学生。”公益发起人王大成告诉记者,“我们会通过手机APP去招募、管理志愿者,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规范而有效。”

  罗曼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她已经和孩子们相处地十分愉快。“在微信上看到招募,我就报名参加了。我的专业是社区管理和服务,正好多一点实践,丰富课余生活。”罗曼说,她是学校蒲公英社团的成员,在望湖城沁心湖社区,她也参与过小袋鼠亲子阅读营等公益活动。

  据“望湖城智慧社区”APP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款APP已注册志愿者达1329人,先后组建先锋、乐童、乐龄、携手四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红山楂爱心传递募捐、社区图书漂流屋、陪伴失独家庭过大年、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百余次。望湖街道沁心社区还曾通过微信平台的“沁心市集·爱心义卖”为白血病患儿捐助善款31260.8元。

  随手公益、手留余香,发挥社区网络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募集善款投资公益,完成公益团队从单一“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功能转变。据了解,滨湖世纪社区的公益品牌“滨湖有帮客”已注册志愿者6327人,2015年人均服务时长100多个小时。同时,通过社区微信平台搜集民居意见,并梳理共性问题,实施公益项目68个,推出了亲情六敲门、启明星幼儿园爱心斑马线、滨湖爱心服务车队、大妈帮帮团等37个社会组织。

  芜湖路街道南园社区一群社区老人在聆听“微天使”活动拍照教学

   激发微力量,居民自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监督力

  “老师,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怎么把照片拍清楚?”“照片上传微信平台,大小要调整么?”……整齐的桌椅、全新的设备、热心的老师、一群新奇又认真的老人对着屏幕提出“十万个为什么”。走进芜湖路街道南园社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气氛热烈的学习场景。原来,今天是微信公众号“芜湖路街道智慧南园”中“微天使”活动的启动日,为了给老人们科普拍照的方法、微信的功能,社区专门请来了职业摄影师前来讲解。

  “‘微天使’活动是专门邀请社区内的居民参与,发挥微信随手拍的功能,除了把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也把社区内垃圾乱放、脏乱差的地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和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照片曝光。”南园社区党委书记谢辉表示,“公益随拍的内容在激励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在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居民之间相互自治,更有利于辖区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57岁的邵显英看上去时髦而年轻,作为南园社区20多年的老居民,从客运公司退休后就参与到社区的教唱歌、教打军鼓的志愿活动中。“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是每个社区公民应尽的责任。”邵显英解释到,自己为了跟上形势,特地换了智能手机,学习了微信的功能,“我最近新增了8G的卡,就用来拍照片参与微天使活动。”

  贴时间贴精力赚大快乐,参与社区居民自治,让邵阿姨以及更多的居民热心关注身边的难点热点,在新媒体平台上议事协商、建言献策,并主动参与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中去,发出他们的“好声音”,变“过路客”为“当家人”,实现了从“参与”到“自治”的转变。

  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层层转办,滨湖世纪社区建立“网友会客厅”让居民共同协商、达成共识。芜湖路街道基纳南园社区和辖区9家文明单位组成新媒体矩阵,共享文明资源,扩大居民自治和谐之声。“网络上可以说真话,不需要顾及面子,只有居民自己管理自己,才能把问题处理好。”滨湖世纪社区某居委会主任宋云桂说。

  “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创建更高效,也让百姓的精神园地百花飘香。包河区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因为借助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才让市民在关注热点问题过程中听到理性的声音,发挥了移动便捷和参与互动性强的优势,理解了文明创建工作,为文明创建注入了新能量。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记者 王佳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