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不老玫瑰”传技送艺
2月23日,省农科院的玫瑰园内绿意正浓。玫瑰丛中,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与园林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金云正忙着给玫瑰修剪花枝。一般玫瑰种植5年至7年后就会植株衰弱、产量缩减,在张金云巧手栽培下,这里的玫瑰生长了16年仍处在盛花期,一年可控制开三茬花,亩产可高达5万枝,被受益花农和花贩称赞为“吃了人参果的不老玫瑰”。
别人修剪玫瑰,会把废弃的枝条直接修剪抛弃,张金云另辟蹊径,用专门的工具把这些枝条折弯后保留在植株上面。 “这样修剪可以变废为宝,折弯后的枝叶会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向根部输送养分;根部的营养却自动绕开废弃枝条,向商品花枝条输送。 ”张金云说,这种引自国外的弓型整形修剪技术,既节约了施肥成本,又增加了商品花枝条的营养供应,大幅提高产量质量,延长盛花期,让玫瑰“青春常在”。
记者留意到,玫瑰园里每一垄玫瑰下,都有一条像排水沟一样细长的、用红砖搭成的小沟。张金云说,这些细长的小沟是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的“防返盐栽培池”,也是玫瑰不老的秘诀之一。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碱度逐年升高,会造成玫瑰植株供养不足、品种退化。有了防返盐栽培池,浇灌玫瑰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随水渗入栽培池并排出玫瑰园,可以延长植株的盛花期。 ”张金云介绍。
见到张金云在玫瑰园里劳作,一位路过的女老师上前跟她打招呼。她告诉记者,张老师(张金云)养的玫瑰花摸起来像绸缎一样丝滑,花瓣比市场上买的玫瑰花厚,不容易破损,叶片也饱满秀美,根本不需要搭配其他配叶,插进瓶里就是一幅风景画。每年花季,不仅周边花贩闻香而至,周围的邻居同事也纷纷上门讨要,“下手慢的,可抢不到花。 ”
玫瑰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享有“花中皇后”的美誉,一直是鲜花市场的“宠儿”。然而由于气候等多种原因,我省玫瑰只是零散种植,花期较短,产量不高。全省鲜花市场每年数千万枝玫瑰的销售量,有85%来自外地市场。经过多年的品种引进改良和实验田栽培,张金云和她的同事们破解了我省玫瑰产业化栽培的技术难题,“控制好温度和修剪期,在我省也可以一年四季都有高品质的玫瑰花上市。 ”
“去年试栽的3亩玫瑰卖得真不错,一亩地净挣1万多元。 ”记者采访时,芜湖市鲁扬园艺有限公司经理杨健生打来电话,与张金云商量今年扩大玫瑰种植面积。 2009年,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把张金云与个体花卉种植经营户杨健生联系在一起。张金云的花卉栽培技术如“点睛之笔”,让杨健生的种植园很快就“风光无限”:香水百合一年可开花两季,盆栽百合销售期长达6个月,年产量4万盆,垄断了芜湖市盆栽百合市场;郁金香年产10万枝,占据了芜湖市切花郁金香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4年,仅盆栽百合和切花郁金香,就给杨健生带来60多万元的纯收入。
“盆栽百合和郁金香,一亩地的净利润都在5万元左右,比玫瑰高出很多。不过我还是看好玫瑰,它是多年生花卉,只要掌握了技术,工人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杨健生介绍,张金云培育出来的玫瑰在芜湖市场很受花贩欢迎,批发价格比外地空运玫瑰平均每枝少了0.1元左右,插瓶时间也比外地花长得多,冬季插在瓶里可以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我省相关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花卉专业科研经费,张金云的花卉研究得到了省农科院园艺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园艺所成立了花卉与园林研究室,任命张金云为主任,还为张金云和她的科研团队争取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他们开展院企合作。
再过一个多月,省农科院玫瑰园将迎来2015年的第一个花季。 “到时候,这里又将是一片玫瑰花海。 ”张金云说,自己有一个新年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不老玫瑰”给更多花农、花贩带来收益,有一天,安徽本土生产的玫瑰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玫瑰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