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破解四类难题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3.10.2014  11:51

近年来,相山区坚持把均衡教育作为彰显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破解教育均衡发展“四类”难题,努力实现全区教育事业快速、均衡、优质发展。

为破解资金投入不均衡问题,相山区把薄弱学校建设作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关键环节,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近三年累计投入2  亿多元,对全区37  所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近年来,相山区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加强10  所农村少年宫、20  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体现待遇向一线倾斜,该区财政每年投入15  万元,严格落实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补贴,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逐年加大贫困生补助标准,在国家补助标准上,相山区实施了每生每月增加100  元补助经费的措施。

在破解生源分布不均方面,相山区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要求,党政一把手以身作则,全面杜绝“人情生”“条子生”。切实做好弱势群体就学,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不断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区关工委、妇联、团委、教育局等单位广泛开展“关爱外来学子”“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扶助外来务工困难家庭学生和困难留守儿童就学。

为解决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活力不够的难题,相山区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淡化教师校籍管理,盘活教育资源,试行区域内教师调配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4  名超编学校的教师自愿到薄弱、偏远学校任教。与此同时,该区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改革,推进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为进一步鼓励老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相山区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学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教师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等进行大胆尝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师待遇,严格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建立奖补制度,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王松林 特约通讯员: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