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皖委员迅速进入履职状态 聚焦科创开展"头脑风暴"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北京讯 3月2日,已于昨日抵京的住皖全国政协委员迅速进入履职状态,修改提案、交流建议,为大会做足准备。在委员驻地,四位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围坐一起,从各自专业领域,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话题展开讨论。
委员利用会前休息时间,交流建议,为大会履职做足准备。(左起:汪利民委员、郑永飞委员、吴春梅委员、万宝年委员)
“这些年,安徽知识产权审判发展迅速,去年案件数突破5000件,合肥知识产权法庭9月1日正式运营,设立六个月,案件数同比增长70%以上。”汪利民委员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向其他三位委员介绍了去年设立合肥知识法庭以来的成效,“这一方面说明争议、侵权多了,另一方面说明知识产权运用多了。运用多了涉及知识产权的争议自然多了。”
汪利民表示,过去当事人举证侵权很困难,侵权造成的损失如何判定,也比较困难,“在过去,经常有些案件判罚很低,现在我们逐步把惩罚性赔偿引入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使侵权成本更高,维权更加方便。”汪利民建议,发挥司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安徽科创走在全国前列,此次两会,我们准备继续呼吁在安徽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安徽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至关重要,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确实很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对于汪利民委员的建议,身为合肥市政府副市长的吴春梅委员颇有共鸣,她介绍,去年初合肥被批复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合肥也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进一步提高创新层次,“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科技人员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将有利于进一步鼓励创新。”
作为为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万宝年对创新环境的感受更为直接,他表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体制和法制的保障很重要,“过去产学研中间的链条是断的,让科研人员自己找中试,将应用研究产业化,大部分科研人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万宝年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小的风投很多,也很敏锐,“只要你的研究有价值,他们会主动找到你,推着你向前走。”安徽现在也有一些机构致力于帮助科研项目与资本对接,类似于经纪人,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股权分配处置等一系列产业化带来的问题。
“国家对科技投入越来越大,必然会产生出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郑永飞建议,建立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试验平台,“目前,安徽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断加快,科研成果会越来越多,要提前谋划,加强转化过程中以及转化以后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不能等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才来解决。”(特派记者 彭旖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 编辑:叶广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