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书香满狱苑 文化引新生[中国青年网]

02.12.2014  12:49

要在教育实践中融入时代内涵,要在传承创新中优化改造格局,要在学新知新中锻造人才队伍。”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在省第八届服刑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打造安徽教育改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创新发展。

安徽省监狱管理局在2014年《全省监狱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科学化、打造专业化、彰显社会化,不断创新方法,深化教育改造特色。如何丰富教育内容,如何创新方法和手段,如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六十年来,白湖分局从未停止探索和奋进的脚步,三十余万囚子从这座在荒湖上崛起的特大型监狱中奔向新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注重传承创新,吸纳科学方法,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注重成效。近年来,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下简称白湖分局)将“深化教育改造手段,提升教育治本功能”作为标尺,不断完善教育改造体系,全力推进教育改造制度落实,将教育改造的“软指标”变成“硬标准”,逐步形成“511带动、入出监呼应、全过程评估、社会化引领”的大教育格局,走出了一条出成果、见特色的创新之路,成为一张耀眼的监狱名片。

六大文化基地引航特色功能

2014年9月19日,百余位执法监督员和多家省内知名社会媒体记者走进白湖分局,现场观摩“阳光执法在白湖”监狱开放日部分活动。当走进串河监区习美社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不少服刑人员正在挥毫泼墨,有书法、有绘画,作品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印象中戒备森严的神秘之地,竟然文风鼎盛,绽放着高雅艺术的气息。“这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品充满了正能量。”一位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服刑人员挥毫泼墨的身影,“看到文化的芳香流淌在封闭的监狱里,太让人震撼了!

就在当天,一个叫陈青(化名)的刑释回归人员回到他曾今服刑的地方,为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的改造心路和创业事迹。这个从串河监区“习美社”里走出来的“美术家”,在白湖分局服刑期间,创作了2000多幅励志类书画作品,悬挂在服刑人员的生活和习艺场所,成为广大服刑人员追求新生的励志坐标。在他回归后不久,他就在当地举办了名为“又见彩虹”的个人书画作品展,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串河监区是白湖分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这里,《弟子规》、《三字经》等文化经典成为他们的必修之课。“读书除了使人增长知识,还使人明礼、明智,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用文化激发服刑人员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成为助力改造的“法宝”。

从“一区一品”到“一区一功能”,白湖分局持续推进教育特色基地建设,给类似陈青(化名)这样的服刑人员提供学习与施展技艺的舞台,最大程度地释放人生价值。“建设六大文化基地,引航特色文化,增长智力,愉悦身心,激发正能量。”据了解,白湖分局以监区为单位,先后建立了习美社、春之声、启明星、龙山鹰、康馨苑和开放日等六个特色文化品牌,分别对应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矫治文化、体育文化、康复文化和亲情文化等六大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出文化引领的积极作用。

优秀的文化艺术,不但可以丰富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而且可以在正能量的传递中唤醒良知,陶冶情操,启迪心灵。“要以文化活动的常态化促进文化基地的建设,既活跃了改造氛围,又满足了服刑人员对文化的追求。”白湖分局积极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浸润服刑人员改造之路。与此同时,“文化超市”、“文化书市”、图书角走进监区,提供文学、艺术、科技等书籍,让服刑人员无偿借阅,积极打造书香监区。

监区文化的特点要形式活泼,让服刑人员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已经建成的服刑人员电化教学中心在投入使用后,将形成覆盖全局的电化教学网络。”据介绍,在新落成的电教中心里,将开设半年一次的局长讲堂、每季度一次的名家讲堂、每月一次的科长讲堂、每周一次的精品讲堂,集知识性、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面向全体服刑人员,构筑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照亮服刑人员的迷途人生。

四个主题月活动丰富教育载体

母亲您好吗,虽然我们不能陪伴在您的身边,但是,我们会记住您的生日和您那慈祥的笑容,衷心的祝愿母亲您生日快乐!”服刑人员李某颤抖着嗓音,脸上早已挂满了泪珠。场下众多服刑人员鸦雀无声,凝神静听,不时有轻轻的缀泣声传来。

这是2014年白湖分局首届服刑人员文化艺术节上真实的场景。服刑人员表演的情景剧《写给妈妈的信》,触动着现场服刑人员心底的那份柔软,潸然泪下,动人情怀。

文化艺术主题月活动前后历时几近三月,采用文艺汇演、手工制作、书画比赛等多种形式,丰富罪犯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改造动力。广大服刑人员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改变着人们对监狱生活灰色基调的认识,展现出了服刑人员失足不失志、重塑奔新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而在此之前,白湖分局已成功举办了以“开启心灵窗口”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主题月活动,他们以开展心理专家讲座、团体咨询、个别矫治和集中解决罪犯心理健康难点问题切入点,消除服刑人员心灵上的阴霾,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

在刚刚结束的“1+4”开放日主题月活动中,白湖分局再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在以“阳光执法在白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将服刑人员就业推介、进监帮教、送书进监、送医进监活动等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并邀请执法监督员和社会媒体进监观摩,对民警执法执纪情况零距离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要以主题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建立服刑人员兴趣小组,深入推进监区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引导广大服刑人员积极参与监区文化活动,踏实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增强‘自省、自律、自新’意识,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白湖分局领导如是强调。

主题月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将以制度固化模式,形成长效机制。”白湖分局在春、夏、秋、冬分别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月、文化艺术主题月、监狱开放日活动和体育活动主题月活动,充分利用狱内、外资源对罪犯实施教育,突出成效,实现教育改造工作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以四个主题月活动为龙头,白湖分局不断加强文化阵地、文化环境和文化队伍建设,推进以三报(改造小报、黑板报和墙报)、两场两队(文艺演出场、体育运动场,文艺演出队、体育运动队)和一网(教育改造网)为主体的载体建设和以图书室(图书角)、阅览室、活动室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监区内部环境,培养服刑人员文艺骨干,培育活动良性氛围。

丰富的主题月活动既改变了服刑人员枯燥单调的生活,又迎合了争先求进的个性发展,更能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白湖分局通过统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寓教于乐,推进罪犯改造质量的稳步提升。

多重教育手段形成“四新”特色

正在服刑的瞿某,曾是一名国家干部,家庭美满,风光一时,受到周围人的艳羡。入狱后,瞿某渐渐心理失调,经常大叫大喊甚至打自己耳光,是一例典型的躁狂症患者。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瞿某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就像是做梦一样。”他说:“是咨询师让我重新有了活着的勇气和自信”。

在白湖分局,心理矫治逐渐发展为教育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成立于2012年12月的白湖分局心理咨询师协会,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旗下已经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近50人,三级心理咨询师300余人,他们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改造质量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等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有效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

牢牢把握教育改造方向,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提升教育改造效果。近年来,白湖分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改造罪犯纲要》,坚持改造为本,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型治监理念为主线,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构建教育内容系统化、矫治方法个别化、教育手段社会化、教育特色品牌化教育改造体系,初步形成以建立新标准、构建新格局、践行新方法和创建新机制为内容的“四新”特色。

多管齐下,保障运行。2013年3月份,白湖分局制定了《“三证三评估”教育改造工作标准考评办法(试行)》,对服刑人员“三证”( 脱盲证、法律教育合格证、职业资格证)获证率和“三评估”(入监评估、年度评估、出监评估)覆盖率以及相关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标准。

2013年6月,白湖分局成立服刑人员教育讲师团,按计划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文化、技术和健康教育,持续提升“5+1+1”教育改造模式运行质量,全面加强扫盲、技术教育和高自考工作;坚持以“与劳动改造项目相结合,与就业推介相结合,获证与实际培训效果相结合”为目标,通过开办普通技能班、精品小班和创业培训班 分层发展岗位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服刑人员获证率和就业成功率,充分发挥监狱工作“改造人”的职能作用。

突出矫正文化,构建教育改造立体化格局。白湖分局设立矫治监区,在千人以上押犯监区成立教育矫治分监区,内设监区成立心理矫治工作站,内设监区(分监区)设立心理矫治工作联络员,成立服刑人员心理互助组,形成“四级”心理矫治工作网络,将入监评估向前延伸、中期评估向后延伸、出监评估向外延伸,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随着形势的发展,短刑犯和顽危犯的教育改造一度成为焦点和难点。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就必须在教育机制有所创新。”2013年2月,白湖分局下发《短刑犯教育改造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提出流程化关押、专业化矫治、社会化参与的“三化”目标,形成规范的教育模式。在难改犯教育上,落实一犯一方案、一犯一计划、一犯一承包民警、一犯一承包心理咨询师,推行“私人订制”模式,切实提高教育转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利用多重教育手段,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短刑犯和难改犯的教育转化,效果明显”。据介绍,在挂牌攻坚的难改犯中,当年就有70%以上达到规定的攻坚转化标准,为监管秩序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化帮教打造“升级版本

亲情永远是罪犯转化最直接的动力。

盼望着,期待着,早早守候的服刑人员终于看见了自己的母亲,飞奔上前,任由母亲将自己拥入怀中。送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句祝福,抚摸母亲苍白的头发,许多服刑人员在现场痛哭出声:“妈妈,对不起……

在“百母教子”亲情帮教会的现场,雨丝轻扬,泪花抛洒,问候声声,压抑的哭泣声和急促的问候声交织在一起,动人情怀。

用亲情唤醒悔过的心声,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架起亲情桥梁,让服刑人员亲属走进高墙,助力教育改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工作的不断发展,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化、大众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中来。

推进教育手段社会化,做到向内、向外、向后三个延伸,打造升级版本。”白湖分局运用社会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着力于社会话帮教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帮教形式、帮教内容更加贴进教育改造罪犯的实际,真正实现监狱社会的“资源共享”。

白湖分局依据自身实际,主动打造融入社会的平台,加强教育改造专网建设,开通网上法律援助、就业咨询和网络图书馆网上平台,解决罪犯疑难问题,减少后顾之忧。同时按需邀请社会专家、罪犯亲属及社区和政府部门进监参与教育改造,提高教育质量,增益社会对监狱的了解。

监狱具有政治、法律、教育和社会等多重属性,加强与社会合作交流,推动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是落实新型治监理念和监狱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白湖分局加强与地方政府工作的衔接合作合作,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教、阳光救助、就业推介、送法进监、职业资格认证等“五项机制”,建立社会化帮教向外延伸的长效机制。

打造升级版本,还必须改变帮教形式单一、现有帮教面窄的现象,拓宽帮教面,丰富帮教形式,将帮扶工作向后延伸。”白湖分局以项目化合作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机制,并以“双向联系”和“校狱合作”为依托,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专业化运作,致力实用技能教育培训,搭建服刑人员就业平台。

白湖分局根据在押服刑人员刑期较短、流动较快的特点,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以“短、平、快”项目为主导,致力实用技能教育培训,提升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再就业能力。2010年4月,白湖分局与巢湖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建成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此后,分局与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安师大等多家省内院校实现校狱合作,借助省属院校办学平台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白湖监狱分局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技能培训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落实职业技能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有效提升服刑人员培训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统计显示,白湖分局在年度刑满释放服刑人员中,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数达到参加培训人数的90%以上,岗位安全及技术培训达到100%,特殊作业岗位持证率达100%。自2012年3月以来,白湖分局有1500余名临释人员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劳动用工协议书,110余名刑释人员成功就业,成为悔过自新、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孔晓莉曹兆柱

稿件来源:2014年12月1日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