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在和县开庭 一女子被骗634万

24.09.2014  11:24
庭审现场

  昨天上午,一桩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在和县法院开庭审理。40名被告人过堂。“为什么脱身之后,还要返回诈骗团伙?”庭审中,和县检察院公诉人几乎对每一名被告都问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或受他人威逼,或财物被控制,不得不返回“狼窟”。也有人说出真实想法:“因为钱多。”

   “一张法院传票”骗了三千多万元

  “您有一张法院传票......”一桩电话骗局让马鞍山和县女子圣某将卡中的积蓄全部汇给了诈骗团伙。 634.7万元,创下省内遭遇电信诈骗损失金额的纪录。在公诉机关的指控中,这一笔收入占整个团伙行骗所得的五分之一。

  从2013年3月开始,福建籍女子董滨滨等40人加入诈骗团伙。检方查明,从2013年3月至同年9月,这一团伙在国内共诈骗300多人,非法所得超过3000余万元。

   “老大”是台湾人老巢在柬埔寨金边

  昨日,此案在和县法院公开开庭。上午9点,董滨滨、段席良等40名被告人,被法警逐一带上法庭。步入被告席期间,多名被告人将头转向旁听席,与前来旁听的亲属眼神示意。旁听席上不时传来亲友的低声啜泣。因为被告人数众多,庭审花费近一个小时,进行被告人身份确认。据了解,40名被告人多为福建人。检方起诉材料中显示,被告人年龄大多是85后,多为初中文化。其中有11名女性。

  2012年以来,数名台湾籍男子在柬埔寨金边市组织诈骗团伙。多名嫌疑人的供述中,其中三人被称为“明哥”、“鸿哥”和“阿宽”,具体身份不详。他们系该集团的组织者、指挥者。几名台湾籍“大姐”负责集团成员的“技能培训”,成员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充满诱惑的火坑类似传销组织

  董滨滨、段席良等40名大陆人被吸收为团伙成员后,还分别被起代号,这些代号都为单字。比如,同时担任过二线、三线的李子楚和徐亮,两人在团伙中的代号分别是“楚”和“马”。平日,团伙成员都是以代号互相称呼。

  “公司(团伙)每天对每个人的业绩都有详细记录,每天晚上都会由分管领导宣读。 ”据被告人供述,他们在团伙中的分赃也跟业绩挂钩。

  “柬埔寨金边市95街”这个地方是个充满诱惑的“火坑”。藏身此地的诈骗团伙在吸纳成员时,与传销组织类似。多名被告在庭上供述,都是被以“来金边做大生意”为由骗到团伙之中,他们的身份证、护照、手机等遭遇扣押,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 “没有领导允许,不得随便走出房门。 ”另外,因为“业绩”不佳,大部分团伙成员都遭到过头目的打骂,甚至遭遇持枪威胁。

   “业绩”一般般每年也能赚62万

  “明明已经脱身,为什么又回到团伙? ”庭审中,和县检察院公诉人都会以同样的问题向40名被告人逐一发问。被告答,或因家人受威胁,或因外出行程都由老板安排,不得不返回“火坑”。也有多人坦言,抵不住金钱的诱惑。 “每天会接到8~9个回拨电话,一般有3~5个会上当。 ”根据团伙规定,各线成员会拿到6%~8%的提成。庭上,“业绩”一般的团伙成员供述,不到一年,获得提成62万元。

  8月下旬,和县法院和警方派专人赴福建等地,冻结27个涉案账号,冻结金额达80余万元。预计这桩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开庭审理为期5天。

   “剧本”如何骗了338人?

  “您有一张法院传票,请及时前来领取。 ”这是诈骗团伙惯用的开场白。事实上,在多达338名受害人的受骗过程中,团伙成员都是用同一个“剧本”行骗。

  一线

  饰演法院人员

  如果有电话回拨,首先由“一线”饰演法院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的信用卡在异地被透支,法院将强制划拨银行账户存款。

  二线

  饰演异地警察

  受害人提出异议时,“二线”饰演的异地公安机关粉墨登场。经过步步恐吓,再转至关键的“三线”。

  三线

  饰演检察官或专案组

  “三线”扮演检察官或专案组领导,骗取受害人信任,收钱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