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多次报道安徽抗日事件 平民英雄前仆后继

13.05.2015  04:34

  1938年8月1日,芜湖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9月9日,国民党安徽省兵役管区司令部在安庆成立;10月,新四军成立。这边,安徽的抗日力量迅速集结。日军史料《支那事变战迹之刊》也有不少中国军队在安徽殊死抵抗日军的记载。抗日期间,我省各地出现了多期抗敌读物。日前,安徽商报记者来到安徽省图书馆,在古籍阅览室内,汉口版《申报》多次头条刊发我省抗日事件。

  [日军史料]芜湖等地曾遭日军扫荡

  广德是苏皖浙三省交界处,一向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凇沪会战以中国国民革命军主动后撤而告终,中国最高统帅部开始部署南京战役。日军分三路进逼南京,其中南路为太湖—湖州—广德—芜湖—南京,目的为切断我军后撤路线。 11月24日,战役首先在广德以东的浙江泗安打响。中日军队在泗安城展开争夺,泗安几易其手,最终失陷,战场移到广德以东界碑。

  11月30日,界碑、祠山岗相继失守。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后广德沦陷。张兴华介绍,当时抵抗日军的是川军,将领姚国华壮烈牺牲。据记载,广德沦陷前后,日军焚毁县城周围10公里范围的所有集镇,杀害居民近2万人。

  随后,日军兵分两路继续北犯,一路经宣城、湾址进攻芜湖,一路经郎溪、深阳迂回南京。日军史料称“在攻占南京的同时,攻占芜湖也是我们应该记录在战斗史的重要一页。”中国军队抓住了这个时机,准备反攻。可是兵力实在有限,日军却拿着新锐的武器,开始了积极的大扫荡,“此次扫荡战今天在西边明天在东边,3个月间从未停止过一天。”江淮大地,生灵涂炭。不仅是在芜湖,在滁县,日军也开始了大扫荡,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南京陷落,很多逃出南京的支那军逃进了该区域。”

   我军殊死抵抗不断反攻

  每到一处,中国军队都殊死抵抗,从未放弃。《支那事变战迹之刊》上就有很多记录。 1938年2月11日上午,襄阳(蚌埠西南方12里处)的4000中国将士,渡过淮河,向日军发动攻击;12日在怀远、14日在蚌埠西南方12里处地上窑,我军3000人渡河,再次对侵略军仓林部队的一支进行反击;14日下午6时,我军1000名将士与侵略日军展开了长达5个小时的肉搏战;18日上午,蚌埠、怀远、上窑、靠山等地的中国军队又向日军发动反攻……

  日军记者在一篇文章里描述了中国军队行军的场景,“他们用很少的树作掩护向我方袭来。先锋依然是个将校……他后面陆续跟来些部队,士兵们都是跑着前进……从萧县到这里几乎有3公里,他们一点都不休息,一直跑着过来。”

   [中国史料]中国军队切断敌联络点

  1938年2月7日,《申报》记载,敌军在芜湖宣城,以湾沚(芜湖一镇名)为联络点,中国抗日军队冒寒踏雪,再次反攻芜湖,将湾沚克服,切断了敌军联络点,敌军又向繁昌猛攻意图解困,而中国抗日军队各部均奋命抵抗。 1938年5月13日,合肥失陷,周边多地也陷入日军手中,其实各地激烈抗敌。《申报》5月17日报道,在中国抗日军队克服巢县(今巢湖)后,敌军企图西犯,连日来,敌我双方在合肥一带激战猛烈,敌军炮火猛烈,双方伤亡均重,15日连夜中国抗日军队转移合肥城外与敌军血战,至16日仍在血战中。

   平民抗战英雄前仆后继

  除了军队奋命与敌军猛烈交火外,我省百姓市民也勇敢地与日军做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其实报刊对此多有报道。《申报》3月14日报道,在武汉传颂着广德一名老者,为了诱敌深入,不幸身殉的义举。在广德县城南20里地,有一处险要,叫甘溪沟,其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都不敢光顾,敌军占据甘溪沟后,频受游击队抵抗,找到了一名江姓老者带路要去浙江,江老知道甘溪沟地势吗,将敌军带至三面环山的甘溪沟后大喊:“有日本鬼子,快来杀日本鬼子!”喊声引来了游击队,等队员赶到时,江老已被日军有汽油烧死。

  抗日期间,我省军民抗日事件不仅仅被主要媒体报道,省内各地市纷纷出现抗敌读物,如今这些珍贵刊物缩微保存在安徽省图书馆。

   那些不能忘却的烈士、事迹

  -皖北烈女拒敌侮辱投河:《申报》报道,定远失陷后,当日民众出逃,而当地方氏一门三女留在家中,敌军闯入方宅,欲侮辱三女,三人跳入河中。第二日民众回来打捞时,发现三女皆直立河中,半身没於淤泥,足见求死精神。

  -广德老者诱敌深入遇难:《申报》报道,在广德县城南20里地,有一处险要,叫甘溪沟,其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都不敢光顾,敌军占据甘溪沟后,频受游击队抵抗,找到了一名江姓老者带路要去浙江,江老知道甘溪沟地势吗,将敌军带至三面环山的甘溪沟后大喊:“有日本鬼子,快来杀日本鬼子!”喊声引来了游击队,等队员赶到时,江老已被日军有汽油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