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描绘现代服务业发展蓝图 到2020年打造成第一大产业

25.08.2014  14:17
    8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新闻发布会。规划描绘了近期至2017年、远期至2020年期间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
    发展“三步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300亿元
    近年来,服务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13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8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GDP比重为39.2%。2013年末,我市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226.7万人,比上年增加12.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4.9%。
    规划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划定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对发展总量、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创新目标进行了安排。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
    到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4%左右。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50%,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第一大产业。
    规划新看点首提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着重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规划在产业发展上有两大创新。一方面,规划增加了服务业内容,首次将中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气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7大现代服务业进行规划,拓宽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扩大了服务业发展领域。
    另一方面,规划首次提出构筑“一核(主城区)引领、多区(服务业集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提出了“以重点项目带动,以主城区为引领,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同时,布局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分别划分为:旅游集聚区、物流集聚区、金融集聚区、商贸流通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
    产业布局广17个重点产业全面开花
    服务业行业多,涉及范围广。规划根据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区位条件,在5个生产性服务行业、7个生活性服务行业、5个新兴服务业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会展业。以物流业为例,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成东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区域性航空物流基地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家庭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医疗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和气象服务业。规划明确,我市将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在新兴服务业领域,我市将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产业、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和文化产业等。
    扶持力度大鼓励中心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高现代服务业规划用地权重和标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出后,退出的土地原则上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资源兴办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此外,进一步优惠现代服务业水电气价格,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企业的用水、用气价格比照工业企业价格标准执行,逐步缩小商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差别。此外,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审批环节,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