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70岁妈妈聋哑 18岁女孩用录取通知书感恩家人

07.07.2014  12:37

杨倩兰第一次和父母合影。

  和其他人不一样,每当杨倩兰的父亲到学校时,有同学会说,“杨倩兰,你爷爷来了。”虽然是句无心的话,但她还是会伤心地掉眼泪。父亲70岁,母亲是聋哑人,全家每月只有800元的收入。在倍感生活艰辛的同时,18岁的杨倩兰始终怀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今年高考,她考了513分,超理科一本线24分。

  家有老父和病母

  上周末,记者驱车来到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从1968年起,杨倩兰的父亲杨兴文就在学校里当起了保安。

  杨倩兰的家是学校的宿舍,两间砖瓦房,家具都是学校给的。眼前的老杨,穿着旧得发黄的T恤,与年龄不相符的蓝色系带帆布鞋,斑白头发下是张布满皱纹的脸。“都是学生穿旧了扔掉的,爸爸捡了回来。”杨倩兰偷偷告诉记者。

  此时,杨倩兰的母亲嘴里正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表示欢迎。高中住校以后,每次杨倩兰往家里打电话,都能听到母亲在一旁兴奋地叫着。但是,母亲与女儿的交流只能靠见面时比划手势。有时候想说的话表达不出来或者女儿理解不了的时候,母亲都会急得嗷嗷大叫,满头是汗。

  被人误认为“爷爷”

  妻子没有收入,家中生活全靠老杨一个月800元的工资。为了省钱,老杨在学校里烧水,在屋后种蔬菜。家里的亲戚也不时过来送点米、面和一些荤菜。

  在杨倩兰小学4年级的时候,小学校长知道老杨家生活困难,就让他帮住得远的孩子烧饭。第一天,当杨倩兰兴奋地站在校门口等来送饭的爸爸时,周围的同学都笑哈哈地说,“杨倩兰,你爷爷来了。”

  杨倩兰说,她当时就大声喝止了同学,说是她父亲。“我特别伤心,更害怕爸爸听到了,他伤心。”虽然杨倩兰也疑惑为啥相比同学的父亲,自己父亲的年龄那么大,但一想到父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她,她就什么都不想说了。以后老杨来学校,杨倩兰都提前跟小伙伴们打招呼,让大家不要乱叫。

  一切都是为了女儿

  杨倩兰高中是在肥东读的。住校后,懂事的她每顿饭都控制在3块钱以内,穿的衣服也总是班服。“同学们都不知道我家里的情况。我就是想多省一点,毕竟爸爸年纪也大了。”杨倩兰背过脸去,用手擦拭了一下眼睛。

  看到别的同学有手机,老杨也想给女儿买,可杨倩兰说什么都不要。

  有一次,老杨兴奋地搬回几台学校处理的旧电脑,但怎么捣鼓都没反应。

  “是坏的,爸爸不知道,当宝贝一样捡回来,想给我用。”

  今年高考,杨倩兰取得了理科513分的好成绩。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虽然开心,但老杨也很担心,“东拼西凑,学费仍然不够。”老杨说,日子虽不容易,但怎么也不让女儿出去打工挣学费。“她比我的眼珠子还金贵,再苦再累,我也要供她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