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点经】“虾兵”蹿红成“贵族” 十年身价翻几番

16.06.2014  11:26
导读:十多年间,龙虾从无人问津到身价翻几番;有的大龙虾店日营业额达数十万元。

从6 月开始,周师傅每晚都会沿着安大老校区的池塘走上数十圈,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网兜,小心轻拨荷叶,仔细寻找,运气好时一晚能兜一两斤小龙虾,无论是拿去卖还是自己吃,周师傅都觉得是丰厚的回报。最近十多年间,小龙虾的“身价”翻了几番,现在一斤龙虾起步价就要四五十元,高的卖到上百元,但高企的价格依然无法阻挡市民吃虾的脚步。

大龙虾店

每年5 月到8 月是老谢最为繁忙的时候,人气火爆的夜市上,一份份小龙虾就着啤酒,客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这决定着老谢一年收入的大头。每天傍晚5 点到8 点,深夜11 点到凌晨1 点,是重要的两个时间段,老谢和员工们都必须“严阵以待”,将状态调整到最好。一天接待两三百桌,每天要卖近2000 斤小龙虾,近两年来,老谢在市区的两家分店一直维持这样的水平。

“现在吃的人非常多了,生意也好做多了,”老谢回忆1991 年在市府广场开大排档时的情形,“ 一个大不锈钢桶装满小龙虾,一毛五一只,当时也不知道怎么烧制,就是用油炸然后醮着醋吃,点一盘子10只,一块五毛钱。”老谢记得当时每晚能卖几百块钱,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一千块钱。后来随着喜欢吃小龙虾的市民越来越多,老谢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从10 元一份到20 元一份,到50 元,再到目前的最低60 元。”伴随着每份价格的不断上涨,老谢每天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从几百元到千元到万元,再到如今的数十万元。在小龙虾的营销上,老谢也有自己的想法。1999 年,老谢将店面搬到了宁国路,“ 当时整条街都没什么人,生意非常惨淡。”老谢通过做广告慢慢聚集了人气,整条街上龙虾店由4家上升到19 家。昨天晚上,记者在宁国路探访发现,沿街的龙虾店到深夜依旧灯火通明,生意火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合肥一些大的龙虾店,一个“龙虾季”就可挣一辆法拉利。

街头小饭店

挂上“龙虾牌”,营业额噌噌涨

老刘在望江西路与石台路交叉口处开了家羊肉馆,冬天生意还算可以,每天五六百元的收入。然而天气一热,老刘的生意突然就冷了下来,“ 夏天羊肉不好卖,每天才十来个客人。”老刘需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 刚开张不到一年,不能说不做就不做了。”

老刘的店铺正在路口,人流量大,每晚会有很多卖小饰品和小吃的摊点,生意都不错,老刘也寻思着干点“副业”,“ 我开始想着做烧烤,做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现生意也并不怎么好。”老刘觉得可能是附近几家烧烤店,开得时间久了。后来,老刘做出个大胆的尝试,把自己羊肉馆的大牌子直接换成小龙虾的牌子,“ 我主攻龙虾,顺带做烧烤。”很快,老刘的生意有了起色,“ 从35 元一斤小虾到50 元一斤的大虾,每天都要卖掉两三百斤,”老刘告诉记者,每天营业额达到数千元,“ 比卖羊肉时多出好几倍。”自从老刘“换牌”之后,同一条街的很多餐饮店也以“小龙虾”做文章。老刘告诉记者,做了两个月小龙虾后,感觉信心又来了,“竞争虽然激烈,但吃龙虾的人足够多。”

龙虾“成长”路

自从“傍”夜市,“ 地位”节节高

小露从小在合肥长大,她的记忆里,十多年前,才第一次吃龙虾。没想到在这十多年中,龙虾的“地位”步步攀升。

“上小学时,我妈到市场上买才两三块钱一斤,”小露记得当时觉得龙虾脏,坚决不吃。小露的态度代表了合肥当时很大一部分市民的反应,“ 当时没什么夜市,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怎么烧,又觉得很不干净。”当时小龙虾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上初中之后,小露通过夜市开始慢慢地接受小龙虾,“ 那时在市府广场、江淮大剧院前面形成了很大的夜市。”小露说,当时和同学看电影后,会在夜市吃点小龙虾。后来随着夜生活的丰富,小龙虾几乎成了“全民夜宵”。“ 以前龙虾不管大小价钱都差不多,现在要分出个三六九等。”小露说。

昨天上午,记者从合肥一家知名龙虾店了解到,重量在7 钱以上的算大号龙虾,价格近百元每份(一斤多活虾),“产量不多,不是每个店都有,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大部分都在一些酒店和商务宴请时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