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增强转型动力

05.06.2014  13:12

  2014年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近日发布。今年的扶持政策不仅在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对具体的扶持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我市主导产业等都将获得重点支持。同时,我市还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今年起,市政府设立天使投资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市财政预算安排和自身投资收益。支持的对象之一为所属领域符合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等领域,在合肥地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孵化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我市还支持大学生创办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主要发起人应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创新商业模式的个人,包括海外留学生、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在校生、5年以内毕业生及其他科技人员;同时要求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有完整的创业计划。

  今年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出通过事后奖补的办法,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位)、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我市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支持

  “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双千工程’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0%给予补助。”今年,我市将对智能语音、公共安全、智能制造、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光伏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2%给予补助。

  我市还加大对新引进项目的扶持力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同时,实施百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对约定到2015年发展目标(产值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完成当年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的,采取借转补的方式,分别给予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资金支持,并对超额完成当年年度考核目标20%以上的,再给予企业管理团队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农业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

  今年农业发展政策提出,建立农业合作社联盟共同基金,与银行合作,贷款合作社按授信额10%至15%缴纳保证金,组建互助合作基金,其服务对象为市级以上(含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市将择优支持一批畜禽良种场建设,采取合同约定方式,每家给予资金支持额度50%的预拨专项资金。验收合格后,预拨专项资金转为补助,并补足50%余款。同时,采取事后奖补的办法,对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评定的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按企业当年度发生贷款利息额50%的贴息补助,最高补贴限额20万元。蔬菜基地建设上,钢架大棚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0元,3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00元。新建水生蔬菜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300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