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光照亮囚子回归路 白湖监狱管理分局连续三年举办服刑人员文化艺术节[安徽法制报]

19.08.2016  01:02
或是泼墨挥毫,或是引吭高歌,或是低声吟诵。尽管高墙电网禁锢住了囚子的自由,但在监狱民警的安排下,他们依然可以实现对文化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截至今年,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服刑人员文化艺术节已经走过三个年头,在每年7、8月,它不仅是教育改造工作的一场重头戏,还成为服刑人员改造道路上的一场精神盛宴,为许多囚子照亮了迷途。

国学经典涤荡心灵灰尘

泛爱众而亲仁”“亲亲而任民,任民而爱物”这些是赵明理(化名)最喜爱的名句。在今年的文化艺术节中,他被监区推荐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这让他小小激动了一把,一有时间就研习国学经典。

别看现在的赵明理说话待人谦逊有礼,可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暴脾气。赵明理自小生活在农村,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妹妹跟着瘦弱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忙于生计,疏于对他的管教。进入中学以后,赵明理和不良青年厮混在一起,经常逃学、打架,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

2012年,他和一群“兄弟”来到合肥打工,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2013年,在一次打架中,赵明理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入狱之后,想起操劳过度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赵明理愧疚至极。他无心改造,与同犯的关系也十分紧张。正当他绝望灰心之际,监区组织的诵读《弟子规》和《新三字经》活动,让他隐约在黑暗中发现一丝光亮。“我的犯罪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善’,对家人最大的不‘爱’。要学会尊重生命,爱护他人”。传统文化犹如春雨涤荡着一颗曾经蒙尘的心灵。

书法艺术重树囚子信心

书法比赛是文化艺术节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参赛项目,可谓是高手如云。“枝头报春晓,改造开新花”——书画展厅里一副用篆书字体书写的楹联作品颇显功力,它出自服刑人员戴伟(化名)之手,这也是他入狱以来的心灵感悟。由于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他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 7岁开始习练书法,几十年从未间断。良好的教育助他一路坦途。但却因禁不住金钱的诱惑,从事业的高峰跌入谷底。 2014年戴伟因为诈骗罪获刑9年。

服刑之初,戴伟异常沉默。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了解到戴伟擅长书法后,民警特意安排让其担任书法兴趣小组组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监狱里还有机会习练自己钟爱的书法。 ”在书法的世界里,戴伟如醉如痴,他从楷书不断拓展,如今行书、隶书、篆书和草书都小有所成。在他的带领下,书法小组的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

亲情家书坚定新生梦想

你比爸爸懂事,我答应你,一定好好的。”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也是服刑人员曹永军(化名)入狱以来含着泪水给女儿写的第一封回信。

刚过不惑之年的曹永军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几年前,一场车祸让他痛失爱妻,为了让女儿开心起来,他想尽办法。但不择手段的后果,让他因为职务犯罪身陷囹圄。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不得已跟着曹永军的父母一起生活。

忍不住思念,女儿开始给高墙里的爸爸写一封封书信。每次看到女儿信中稚嫩的笔迹,曹永军的心里五味杂陈,但他却没有勇气回信。

正值监狱举办“亲情家书”比赛,监区民警专门开会动员,鼓励服刑人员拿起手中的笔,一诉亲情,曹永军有些动心。没过几天,一封洋洋洒洒数千字的亲情家书,就出现在了民警办公桌上。“写完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我有点期待女儿的来信”。

家书抵万金,“亲情家书”比赛的开展,不仅在服刑人员和亲人之间架起了一座维系桥梁,还进一步增强了服刑人员的内生改造动力。尤仁祥尹孜 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6年8月18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