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移民迁徽派风格新居

20.02.2015  05:51

  “小王,你家的建房补助10000元下来了,你去银行查看下。 ”2月16日下午2点,石台县七都镇高路亭村支部书记叶绍胜在村头见到打年货的王有乾说道。

  记者跟随王有乾来到高路亭村的新集山村民组,眼前的新村整齐划一,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楼房前停放着数辆私家车,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

  “我是上个月刚搬过来的,房子是自己建的,政府补助了10000元。 ”王有乾说,他以前住在600米高的深山里,一家三代人挤在3间石头砌成的平房里,离最近的公路有20里路,下山需要2小时。交通不便,吃水都困难。 “现在村里都安装了路灯,还有健身设施。家里不仅装了网线,还通了自来水。

  王有乾家的新居面积有220平方米,彩电、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一应俱全。记者打开双门冰箱,里面摆满了各类食材。 “我是做厨师的,平时很忙,很少为家人做菜。今年过年要好好犒劳家人。”他说,建房的钱是他和爱人在附近开饭店赚来的。“这边离太平湖风景区比较近,游客逐渐增多,饭店的生意也跟着好了。

  倪春友和王有乾一样,曾经住在老集山村民组,当地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后,他最早搬离了深山。记者在村里遇到倪春友时,他正在家门口堆放已劈成一截截的青檀树木材。 “再过2个月新茶就要上市了,这些木材是从周边农户收购来的,用作烤茶的木炭。 ”倪春友说,他靠制茶脱贫致富,自办了一家小型制茶厂,年均纯收入10余万元。

  “我去年和其他两个合伙人流转了500亩田地,成立种植合作社,当年收获一季30万斤富硒稻。单此一项,我又增加5万元的收入。

  “像倪春友这样脱贫致富的,村里还有好几个,他们现在已成为带头人。 ”叶绍胜指着远处的群山向记者介绍说,新集山村民组的50多户村民以前全部住在山那边,山高路远,家家户户只能靠几亩茶园维持生计。政府规划了土地后,大山里的农户陆续搬迁到了公路两旁。

  乔迁新居后,农户靠什么迎接新生活?“有扶贫专款支持新村的基础建设,扶贫办还因人而异,发挥农户的专长,充分挖掘每户的造血能力。 ”石台县扶贫办副主任储邦华说,像王有乾这样年轻、有一定文化的村民经过技能培训后,既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就近创业。对于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政府引导他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茶厂,他们从事种植业,获取土地租金和务工费。

  “我办制茶厂时,政府给了启动资金。因为产的是高山有机茶,销路不成问题。 ”倪春友说,原来村民每家每户都采茶、烤茶、售茶,导致成本较高、价格卖不上去。 “现在村民们只管采茶,把鲜茶叶直接卖给我。加工厂统一制茶、统一销售,村民不仅减少了成本,茶叶的价格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