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让文化惠民“永不落幕”
刚刚结束的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获得百姓点赞。 “这3个月,我成了安徽大剧院的常客”“我这3个月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百姓潜在的文化需求在活动中充分释放出来,新的文化消费理念、行为正在形成。
活动虽已结束,但以此为契机的新一轮文化惠民消费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百姓的文化需求不是一时“赶热闹”,而是长久的“新生活”;不是一时“搞活动”,而是持续的“新常态”。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文化单位和企业继续拿出“惠民”的劲头,拿出价廉质高的文化产品,与百姓的文化需求无缝对接。本届惠民季活动有种种探索、创新之举,但最根本的无外乎两点: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二是把“惠民”落到实处。这是惠民季活动的成功之处,也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市场活力、拉动文化消费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我们常说,一个合格的文化市场不能守着“阳春白雪”孤芳自赏,而应该在市场中闯出一条生路。市场究竟在哪里?文化惠民季给出了答案:就在百姓的喜好里,就在传统地域特色里,就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里。比如在惠民季活动中,我们看到,合肥文博会的精华搬到了蚌埠,在珠城重掀热潮;改制后的宿州演艺集团新戏连台,“好戏大家看”备受欢迎;从206文化创意产业园孵化出的创意产品很受年轻人青睐,等等。这说明,一方面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一方面自身努力开拓市场,文化市场主体就能够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我们常说,文化产业要跨越发展,文化市场就要火起来。文化市场如何火起来?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同样给出了答案。以前文化消费价格与百姓承受能力有一定差距,演出票价高了就没人看得起,票价低了又亏损,成了两难问题。而在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不但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真正让利于民,各文化商家也进行低价销售,同时提高营销、推广水平,在培育观众方面下功夫,“徽园平价艺术月”的热卖正缘于此。这说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已经打破条块分割,进入统筹协调的新阶段,一旦各方合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把“惠民”落到实处并不是难事。
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精彩瞬间,更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信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期望。拆除体制藩篱、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加快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新的管理运营模式,文化惠民就能成为“永不落幕”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