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

16.11.2017  15:37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省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各自岗位,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安徽努力。

  安医大一附院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朝朝:

  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全国四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我省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积极加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国家如此重视健康事业,我们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11月6日下午,安医大一附院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朝朝刚刚完成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肾脏切除手术。 “机器人手术是微创的最高技术,能大大减少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程度。”梁朝朝表示,医学是科学,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救治病人特别是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近几年,安医大一附院加强党建促发展,连续六年入围全国最佳医院百强排行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排行榜26个学科中,医院24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其中21个位居全省第一,“这完全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有信心! ”

  降低药品价格是打破“以药养医”的核心内容。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2015年4月起,我省100所城市公立医院启动实施“三同步”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等技术劳务价格、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药品和耗材。“这一改革大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切断了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引导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初步建立了‘以技养医’新机制。 ”梁朝朝说。

  合肥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成云:

  医联体引导百姓有序就医

  11月6日,合肥市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大厅的玻璃隔间里,居民梁女士正抱着孩子接受雾化治疗。“以前雾化要到医院,来回坐车40多块钱,还要排很久的队。现在车费省了、路程近了,诊疗环境和护士服务也都更好了。”梁女士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及中部同期平均水平,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为此,我省综合医改向整合资源要效率,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精准帮扶基层,加速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打造合理就医格局。

  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成云和她的团队早已行动起来,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社区卫服中心与百姓联系紧密,从怀孕到儿童体检、预防接种以及常见病的诊治、慢病防控、老年人体检,我们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全程参与。”孙成云说,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感觉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了,工作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我们与省内多家三级公立医院结成医联体,通过远程医联体智能转诊平台,患者在社区即可预约大医院专家号,在社区做心电图检查很快能拿到专家出具的报告单,更好地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健康需求。 ”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离不开基层医生。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2015年起,我省开始分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病人就医流向趋于理性、有序,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明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逐渐引导群众在观念上实现从“被动治疗”到“防病为先”的转变。

  “家庭医生服务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整合起来,让医生与居民建立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使群众更信任我们医生!以后,我们要继续多下社区,多开展健康讲座,让更多居民成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 ”孙成云说。

  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房曰林:

  医共体助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广大农村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薄弱点。新一轮医改中,我省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运行机制,打造新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015年首批15个县启动试点,今年全省县域“医共体”试点已增至65个。两年的“医共体”建设实践,促使县域医疗机构从“治病挣钱”转向以维护百姓健康为目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联合融通更能有效实现慢性防控、健康管理、合理治疗的目标。

  “医共体”建设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防融合,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连续、协同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力争“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通过整合资源,上联三甲、下联乡村,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带动能力大大增强。县级龙头医院派人、派技术力量下到基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大大提升,群众看病负担不断减轻。截至去年12月底,我们市的新农合实际补偿比达到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2.24%。 ”聊起“医共体”,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房曰林打开了话匣子,“‘盘活’了资源,大小医院成为‘一家人’,做到病人不动专家动,从而实现‘少付费、少跑路、治好病’目标。 ”

  “听了十九大报告,倍感振奋,信心满满。 ”房曰林表示,“医共体”改革已有几年的实践,接下来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我们准备成立‘医共体’管理中心,同时整合计生服务力量,抓实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努力让基层群众少得病、不得病,让基层群众生病了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真正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记者王慧慧)

缓解群众“看病难” 安徽医改让群众有获得感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13日讯(记者:钱瑶、徽广播
健康脱贫,如何保障?
  “大病保险政策真是好,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