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社矫“三化”并举让工作显实效[法制日报]

31.12.2015  12:49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本报通讯员 彭继友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司法局围绕社区矫正“三项任务”,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坚持执法工作信息化、矫正力量社会化、工作规范制度化,有力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887人,解除矫正3689人,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为提升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淮北市司法局大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设立“电子围墙”,建成覆盖市、县(区)、司法所的三级指挥监控中心,中心具备手机定位越界预警、电子档案管理查询、社区矫正工作网上巡查、网上点验和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完善“电子档案”,司法所、社区矫正中心配备执法记录仪和录音电话等执法装备,实时记录执法过程和电话汇报内容,与纸质台账组成完整执法环节。建立“信息仓库”,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将社区矫正工作融入城市公共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数据中心,实现人口信息交换、核查、分析等综合应用功能,实现部门间信息沟通无“盲区”。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淮北市司法局积极推进矫正力量社会化,招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协助司法干警开展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社会认知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目前,该市相山区、烈山区招聘的30名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已上岗。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公开择优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心理矫治,消除社区服刑人员心理障碍,大大降低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现象的发生。
  在规范化建设上,淮北市司法局不断强化制度、场所、经费、科技等方面保障能力,联合市财政局下发经费管理意见,联合与市综治办下发县区、中心、所、站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对资金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管理。与市公安、法院、检察机关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不断增强衔接、执行、监管等过程的工作合力。完善执法制度,先后出台8项制度、106种执法文书,基本涵盖社区矫正执法的每一环节。推行社区服刑人员分级管理,采取“红、黄、绿”三色管理模式,增加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加强矫正中心建设,在安徽率先全面建成社区矫正中心,按不少于4人标准组建了社区矫正中心工作队伍。

稿件来源:2015年12月31日法制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