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五年谱写崭新篇章

30.12.2015  10:48

教育,寄托着一个学子的梦想,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也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十二五”期间,淮北市谱写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五年来,淮北市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服务精致淮北建设”为己任,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呈现出快速和谐的发展态势。

从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从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到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回眸“十二五”,我们发现,过去的五年,淮北市教育事业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留下了太多的精彩。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学校由2010年的220所增至427所,达标率100%;省级示范高中8所,市级示范高中6所,70%以上的学生在省、市示范高中就读;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十二五”时期淮北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五年来,淮北市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拨付义保经费近9亿元,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实施市级职业教育技能资助,拨付各类资助经费近4亿元,并实施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学前教育工程,分别完成投资4.2亿元、9648万元。

五年来,淮北市着力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从2015年秋季开学开始,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凤凰城分校便成为当地居民子女就学的首选。像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凤凰城分校一样,在淮北市新城区,淮北市人民路学校、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淮北市第一幼儿园华佳梅苑小区分园等一批小区配建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品位办学,成为淮北市均衡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全市幼儿园由2010年的112所增至249所,小学由2010年的373所调减至321所,初中由2010年的113所调减至106所,普通高中由2010年的28所调减至22所,中等职业学校由2010年的33所调减至12所,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

五年来,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新建、改扩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校舍80.73万平方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市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工程”各项指标已全部达到国家要求。

办好教育最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此,淮北市每年都会定期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为中小学校补充合格教师,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五年来,全市累计招聘新教师1639名,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6月至9月,淮北市着力打造“爱廉说”这一宣传教育特色品牌,以此引导全市教师坚持忠诚负责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广大教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做“爱与责任”的守护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十多名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在强力抓好师德建设的同时,淮北市还为教师创造更多“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机会,并实施骨干名师工程,组建了1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和19个名师工作室。五年来,淮北市先后有24名教师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20余名教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被省教育厅赞誉为“淮北现象”。

2013年5月,淮北市出台了《淮北市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淮北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现“零择校”,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录取方式、录取结果、重大违规招生处理结果;不得违反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原则等,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市四中、市二中同属城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零择校”之前,一个“吃不饱”,一个“吃不了”;“零择校”之后,两个学校都“吃得好”“吃得饱”。学生就近入学,优质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得到保障。

推动教育公平见实效。“十二五”时期,淮北市在高质量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对现已建成的348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立起“代管家长”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2010年至2012年,市财政局每年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刘文竹 特约通讯员: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