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一个涉毒艾滋病服刑人员自述毒品摧残身心[安徽法制报]

25.06.2015  12:12

在毒品及禁毒常识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或许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特殊涉毒群体——参与涉毒犯罪的艾滋病患者。而在我省淝河监狱,就有一个专门的感染病监区,关押着70多名艾滋病服刑人员,其中有42人为涉毒人员。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记者在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见到了服刑人员李宇(化名)。他清瘦的身材,白皙的脸庞,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令人很难将其与吸毒者、贩毒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些词汇联系起来。

结交毒友沾染毒品

李宇今年30岁,是家中独子。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从小由姥姥带大。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姥姥的隔代溺爱,让他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2008年大学毕业后,李宇在成都开了一家专门从事电讯业务的公司,自己当起了小老板,一度生意非常红火,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

物质上的富裕,让李宇变得极度膨胀。在自负心理的驱动下,他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整天同一帮所谓的朋友厮混,但这些朋友大多都在吸食毒品。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宇来说,他当然明白毒品碰不得。

可是经不住朋友不停地劝说,同时也为了更“合群”,2009年12月底的一天,李宇和朋友在一家宾馆打麻将,在另外三个人的怂恿下,他第一次吸食了掺杂着麻古的冰毒。短短十几分钟后,李宇的头开始发晕,身体燥热,精神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始终不想睡觉,吸完后我连续两天两夜在麻将桌上没有下来。 ”回忆起当初的所作所为,李宇羞愧难当。

无法自拔以贩养吸

吸食了第一次,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就顺理成章了。尽管刚开始,李宇一次次地矛盾过、后悔过,但是,毒品带来的精神快感已彻底将他降服,让他无法自拔。因为沉沦毒品,一年后他的公司倒闭。李宇不敢将实情告诉家人,但又失去了经济来源,在其他毒友的影响下,他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路。

2010年12月,李宇在一次贩毒交易时,被民警当场缴获毒品、毒资。 2011年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看守所羁押期间,一次例行体检时,李宇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2012年2月,李宇被投入淝河监狱接受改造。 2014年2月,李宇被法院裁定改判为无期徒刑。

从第一次吸毒到被捕入狱,短短4年时间,毒品改写了李宇的人生轨迹,让他身心俱残,家人蒙羞。但李宇并不避讳那段灰暗往事,他希望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警示大家远离毒品。

医身医心双管齐下

据负责管教李宇的民警李举介绍,李宇刚入监时性格孤僻,自暴自弃,抗拒治疗和改造。后来,针对他文化素质较高,监区就让他协助民警从事监区扫盲教育,让他的自信心一下得到提升,思想转变很快。现在,李宇不仅能自己配合治疗,积极改造,还能主动帮助其他服刑人员改造。更让民警感到欣慰的是,李宇已获得了三个行政奖励。只要继续表现良好,很快有望获得减刑。

据了解,像李宇这样的特殊服刑人员,大多数都自暴自弃,加之刑期长、病情特殊等情况,使他们对未来不抱希望。淝河监狱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在精神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尤仁祥  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5年6月24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